人的疾病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染性疾病,是人体感染外界病*、病菌而致病;一类是器质性疾病,人体的器官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感染性疾病,是人体感染外界致病体,这时人体的抵抗力(白细胞*队)会迎战反击,例如感冒,一般情况下的常规性感冒,人体的白细胞*队有能力战胜,时间在3~15天内会痊愈,即不治自愈,除非人体的*队战斗力太弱或敌人太多太强大,病情非常严重,此时需要药物辅助治疗,辅助药物相当于借助外国*队,药物能帮助人体驱除致病的菌*,药物作用是短暂的,所以一定时间内药物失效后,病情会出现反复。
感冒类的感染性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告诉自已这点病算什么,注意营养补充、多喝水,适当休息,尽量不用药,视严重程度适当用药,多检查,在病*不严重伤害身体的前提下,做到不用药,少用药,等待10天左右会自然痊愈。
为什么对于不很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要强调不用药、少用药呢?
这是因为:
一是对于感染性疾病,人体有完整的防卫体系,一般情况下可以应对,而且防卫*队是用则进,不用则弱,是越战越勇,是一种实战训练,会使自身抵抗力更强,不治自愈的概率更高,以后患病的机率减少。
二是用药过量,会懒化自身的抵抗部队的作战力,会造成人体疾病时,对药物的依赖性和自身抵抗力减弱。
三是经常性用药治疗感染性疾病,菌*会有适应性,导致药物失效,从而需加大剂量或更换品种用药。
四是人体免疫细胞会识别外来药物为敌人,往往不是友好接待,而是进行攻击误杀,造成过敏现象,特别是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过敏,就是有些人的免疫细胞会误认青霉素是外敌,组*进行强力攻击,从而造成人体虚脱昏厥,甚至死亡。
总之,用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一定要视病种、病情,选用适当药物和剂量,忌滥用药、乱用药、常用药、大用药。
第二类疾病叫器质性疾病,包括人体身体或器官先天不全、受伤、老化,导致器官功能受到影响。例如:老年心血管病,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心脏和血管病变、老化,心脏的搏起收缩能力变差,血管堵塞变窄、血管弹性变差、血液变稠变浓,造成血流不畅,血压过高,形成人体局部、甚至全身供血不足,氧气和营养不能及时送达,即气血不足而无力,甚至猝死,就如河道堵塞水漫流,马路塞车交通瘫痪。
心血管老化快慢与遗传、饮食、习性、肥胖、吸烟、喝酒等有关,治疗这类病就是让心血管恢复弹性、清洁稀释血液、疏通心血管堵塞物,让心血管增强伸缩性、保持畅通,所以要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常保持轻运动、减少体重是治疗关键,药物治疗仅是保守性治疗,效果差、根除可能性极小。
心脏搭桥支架
心血管病有一个手术很著名,叫搭桥手术,针对于心血管堵塞狭窄,血流受阻的病人适用,其实就是一个支架,类似于伞形金属套,然后把它植入心脏旁的血管中,这个支架将血管撑开,这样血流通道加大,血流畅通,达到治疗血流不畅的目的。当然,风险也很高,因为人体免疫细胞,即人体*队容易识别支架为异物,会将支架包裹起来隔离,如刺入肉中,时间长了,肉会将刺包裹起来一样,这样,会再次将血管重新堵塞,甚至比原来堵塞得更严重,所以,现在较先进的支架为药物支架,防止免疫细胞包裹,同时,要服用抑制免疫类药。
器质性疾病的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器官功能,目前主要是依靠人体的再生功能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随着手术技术进步,特别是器官移植技术的逐步成熟,器质性疾病治疗效果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