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后缩也被称为下颌后缩,形成原因大概率为发育不足或者下颌位置后移、翼外肌功能不全等。由于先天性下颌骨发育不全或者创伤、感染等因素影响了下颌的生长发育,导致下颌支与下颌体短小、下颌后缩,严重者可呈鸟嘴样畸形,造成颜面部比例失调,患者开唇露牙、微笑露龈、咬合功能异常,病情严重的甚至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判断是否出现下颌后缩,可以直接通过面部直观检查明确。
下巴后缩一般可通过正畸治疗、功能性矫治、正畸手术等方法进行恢复。
下巴后缩(下颌后缩):常见病因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如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全身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等,主要症状即下颌后缩,因下颌位置后移或下颌发育不足导致,常表现为下颌短小、前牙深覆盖、磨牙远中关系等。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包括正畸治疗和功能性矫治,正畸治疗即医生以对患者牙颌面全面的诊断为基础,把患者的牙齿放在标准的位置,通过固定矫正或是隐形无托槽、舌头矫正器等方式及工具,全面地解决牙颌面畸形及功能健康的矫正治疗方案。
下颌后缩的早期治疗,多使用功能矫形治疗方法,除矫正口腔不良习惯、去除咬合干扰、扩大狭窄的上颌牙弓外,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前移下颌骨的位置、刺激下颌踝突的生长,来调整颌骨的位置关系,常用功能性矫治器有肌激动器、Herbst矫治器等。手术治疗为,对于成人严重的下颌后缩畸形可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
一、体态特征: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患者是最直接诊断下颌后缩的方法。
1、下颌后缩,上颌位置基本正常,上前牙明显倾斜,下前牙高位有咬在上前牙舌面隆突的情况,或者咬在腭黏膜上,患者的下唇大概率会贴在上前牙舌面。
2、患者的下面部(即靠下巴位置)的1/3高度变短,侧面观察下颌有明显的后缩现象。
3、上前牙深覆盖者,上前牙暴露在口外,侧面观察下颌及颏部后缩,观察时会发现患者的上、下颌极不相称。
二、辅助检查:通过颌面部X片、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大致估计下颌后缩的范围以及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