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专家
吕凌
张丽
医院副院长
睡眠医学中心主任、神经精神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学会睡眠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重点专科(老年医学)学科带头人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委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南京市卫生青年培养人才(第一层次),连续7年主办“脑长寿高峰论坛”、学术沙龙、义诊、病例讨论等。
主要专业方向为睡眠障碍、帕金森和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诊治、影像学及分子遗传学等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睡眠障碍患者的PSG临床样本资源库,发表SCI等论著4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及市级课题十余项,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委。
多梦、梦游、磨牙、惊叫、拳打脚踢……
“异态睡眠”是一种病
梦里拳打脚踢,声嘶力竭,半夜醒来疲惫不堪……
白天头昏脑涨,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迟钝,面色苍白憔悴。
饱受睡眠障碍困扰的人,他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
3月21日为国际睡眠日,《祝您健康》杂志邀请了医院学会睡眠分会的权威专家,在“凤凰健康读书会”线上直播间,对各种睡眠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答。
01
什么是异态睡眠?
张丽院长:
异态睡眠是睡眠中发生异常动作、行为、情绪、事件的一组睡眠障碍。有非快速眼动睡眠障碍和快速眼动睡眠两种。
异态睡眠者睡眠中常出现如梦游、梦呓(说梦话)、夜惊(在睡眠中突然骚动、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定向错乱或出现幻觉)、梦魇(做噩梦)、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症状。
02
入睡容易、但做梦较多,有时还会说梦话,这算是异态睡眠吗?
张丽院长:
异态睡眠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但不是所有的做梦都算异态睡眠问题。我国近20年才开始进入睡眠生理机制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是睡眠医学临床和科研的基本工具,也是目前诊断睡眠障碍的“金标准”。
确认异态睡眠问题常须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和脑电分析,而睡眠呼吸障碍的问题只需要携带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器。
03
有人在睡梦中,突然意识清醒,但是说不出话,也动不了,这种现象有个听起来很可怕的名字——*压床,这是什么情况?
张丽院长:
*压床其实是睡眠麻痹的一种,发生在入睡阶段和即将觉醒的过程中,具体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脑干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但具体发生了哪类神经传导的改变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临床治疗主要是进行非药物干预和经颅磁刺激等治疗。
04
异态睡眠除了影响睡眠质量,还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张丽院长:
异态睡眠主要有两大危害:
1
导致意外伤害
异态睡眠主要是快速眼动睡眠期的行为障碍,常在睡眠中发生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等无意识行为,可能伤及自己或伴侣,如导致淤血、挫伤、骨折等,严重的可能从床上跌下导致颈椎外伤或股骨头骨折。
患者对睡眠时的行为完全不清楚,或认为是在做梦,并不知晓实际发生了自伤或他伤行为。
2
引发其他疾病
有统计表明,这类患者在若干年后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多系统萎缩等。出现此类异态睡眠问题时,要积极进行治疗。
研究发现,连续5年出现异态睡眠,有1/3的概率患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连续10年出现此类问题,概率增加至3/4;连续14年,概率增加至90%。
异态睡眠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安腿综合征,常在晚上久卧或久坐时出现异常症状,与铁代谢、肾功能、帕金森类疾病等因素有关。不安腿综合征常在孕妇和肾功能不全等人群中出现。
05
梦游的人不能突然被叫醒,否则会被吓死,是真的吗?
张丽院长:
梦游的人突然被叫醒会受到惊吓,尤其是在自己不知道有梦游症状的情况下,一下子叫醒容易被吓到。应进行适当引导后,再温柔地叫醒梦游患者,告知其实际情况。
06
临床上,异态睡眠有哪些诊断方法?是否需要住院检查?
张丽院长:
异态睡眠最核心的检查是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可对睡眠异常进行分期诊断,对睡眠障碍的类型诊断具有核心价值。在临床上,是必须做的检查。
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专业医生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认知评估,及血液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
而诊断帕金森类患者要做包括运动障碍等一系列样本评估,再行磁共振检查、脑干的中脑黑质彩超、基因检测等。
不安腿综合征要做与铁代谢相关的检查,查明是否有贫血、缺铁、肾功能障碍等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医院明确诊断,医生才能给出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07
不同程度的异态睡眠,预后效果如何?
张丽院长:
早期不安腿综合征若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效果会更好,可去除诱因,达到治愈的效果。中晚期患者须联合用药,改善症状。出现拳打脚踢症状要及时就医,减缓帕金森类疾病的后续发展。
出现异态睡眠问题,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08
异态睡眠患者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在睡眠中免受伤害呢?
张丽院长:
1
做好安全措施,床边不要有硬物,老年患者有坠床的风险,须增高床围栏,围栏最好做软包;
2
积极进行心理调适,让患者放松心情,可进行放松训练、日常可做太极拳、瑜伽、冥想训练;
3
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
4
做好睡前准备,睡前不做剧烈运动,不看令人恐惧的视频等,保持规律作息;
5
积极做认知行为治疗,去除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写睡眠日志,积极与生活习惯对照,逐渐改善生活和心理健康问题。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总策划:王岽、董玲
文字:王幸
原标题:《多梦、梦游、磨牙、惊叫、拳打脚踢……“异态睡眠”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