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zguolife.com/news/50876.html有研究临床大约有30%的疾病在诊断过程中可能误诊过,一个病人以乏力为主诉看病,可能是最近没有休息好,可能电解质紊乱,可能肝功能异常,可能有甲减,可能有腰肌劳损,可能有心功能不全.....这些症状有些根据其他症状体征可能推断出相关疾病,有些则不能,再加上如果病人不愿实验室检查,那诊断仅仅是乏力待查。
01人是有自我意识的个体
检查有相似的异常结果,每个人的症状可能不一样。症状相似,检查结果又不一定一样。
拿颈椎病举例,有的病人症状可能有头晕,有的有颈部不适,有的可能有手麻,有的可能有恶心,甚至有的人会有心慌;但有颈部不适和手麻的不一定是颈椎病,甚至可能是心脏病,因为心脏疼痛的传导可能放射至颈部、手臂甚至牙齿。
02临床应对策略
采取尽可能少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因为我们尽量还是从病人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尽量花少的钱来针对性检查。当然这不是说不去检查,如果不去检查可能也就失去了明确诊断的机会,有时门诊可能病人较多,没时间给患者解释太清楚,所以医学科普还是比较重要的。
怎样用尽量少的检查明确诊断,这要求医生有扎实的诊断基础,详细的体格检查,耐心的问诊,清晰的思路。要知道人体的八大系统常见疾病,这些系统之间的疾病是怎样联系的,疾病的发展规律怎样。
此外,如果真的遇到极个别的不愿意检查的,请关照患者若有不适随时检查,注意规避医疗风险。
03中医也有许多不确定性3.1中医理论个人理解不同
有人喜欢脏腑辨证,有人用卫气营血辨证,有人擅长三焦辨证;对于经典的应用也有不同倾向的,有擅长方证的,有擅长腹诊的,有擅长六经的;古代也有脾胃派,有滋阴派,有火神派等等。同样的舌苔,有人认为是淡红舌,有人认为是红舌。相同的脉象有人认为偏细,有人认为偏弦。同一个疾病有人认为用小柴胡汤,有人认为要用六君子汤。有人会问,对于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辨证方法,不同的药物,会都有效么?临床只要按正确的思路辨证用药,可能都会有效。那为什么呢?无法完全回答,可能对于医学、对于人体的研究人类才刚起步,你认为已经快到了顶峰,事实上可能仅仅是在后面另一座山峰的山脚下。
3.2中医用药剂量有差异同一个药方,有的医生用药10克,有的医生用20克。同一个医生,针对不同的病人可能药物用量也不一样。当然这些也可能都有效,但对于一个对自然科学有点痴迷的医学生来说,这些都不太满意。是“上帝掷筛子了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不确定性,难道不能都相对量化么?这可能是中医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总结:医学不仅仅是科学,他还融合了人性、哲学、社会学、个人感受等。如果没有人类,宇宙剩下的可能仅仅是自然规律罢了。所以医学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复杂的。
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文献,仅用于医学交流,若侵权联删,若有相似症状请勿对号入座,请咨询专业医师。
⊙作者:魏治鹏-医院
⊙名片:ok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