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饮食结构方面变化比较大,一些人不注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容易出现各种慢性代谢疾病,高血压就是其中之一。
血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对血管产生压力,如果自身的血压数值比正常情况下要高,就属于高血压现象,长时间血压居高不下,容易有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病风险。
早期高血压有哪些信号?
1、腰酸背痛
一些患有高血压的人容易出现腰酸背痛问题,有些人没有受到高血压影响,也会存在这种情况,例如有风湿性炎症、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肌腱发炎、血液循环较差等。
2、头昏、头重、头痛
在高血压导致的各种不适中,头痛属于比较常见的现象,头痛问题通常是在后脑部位出现,并且伴随想吐、恶心的感觉,有些人仅会有头昏、头重的现象发生。
3、手脚麻痹
患有高血压的人也会出现手脚麻痹问题,与一般的手脚麻痹相比,往往也会麻痹自身的大半运动系统,并且属于长期性的问题,伴随不断发展可能会引起半身不遂。
4、气喘、心悸
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心室扩张、心脏肥大等,会影响正常的心脏功能,引发气喘、心悸等情况。
但一些人在身材肥胖或疾病初愈时,进行运动也会有气喘心悸问题出现,过量饮酒或者吸烟同样会诱发这类现象。
血压高,不能吃鱼吗?
鱼肉在饮食中受到不少人的喜欢,特别是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孩子,在平时吃一些鱼,可以促进脑部功能完善,增强智力发展。主要是由于鱼肉中存在一些DHA,对脑部及智力发育非常有利。
通常来讲,患有高血压的人能够适量食用一些鱼肉,鱼肉内的磷铁钙、蛋白质等含量丰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鱼肉进入体内,在其中营养物质的作用下,还能促进心血管功能运行,稀释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流动速度。
但在鱼肉的选择上,尽量吃有较少脂类含量的淡水鱼肉,海鱼尽量别碰。
因为出现高血压后,可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问题,因此鱼类要尽量避免碰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肉食。通常如果鱼身上不长鳞片,例如鲶鱼、黑鱼、黄鳝等,食用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不利。
此类鱼肉中存在较高的胆固醇水平,容易造成高血压问题加重,所以患有高血压的人,平时的饮食中最好别吃有高胆固醇的鲶鱼、黑鱼、黄鳝等鱼类。
医生忠告:想要血压稳定,尽早远离3类素食
1、香椿
香椿具有时令的特点,通常最佳的采摘时间是谷雨前后,但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在平时要尽量少碰香椿,例如慢性肾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
主要是香椿是一种发物,食用后可能会引起病症问题的复发,并且如果自身存在眼部方面的疾病,也不适合吃香椿,同样会不利眼睛的健康恢复。
2、辣椒
现在很多人的日常饮食比较重口味,会经常食用一些辛辣刺激食品,辣椒确实可以一定程度改善人的食欲,但辣椒在食用过量后,会引起体内血压的异常升高。
尽管辣椒内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多,但具有刺激性的特点,对人体内的血压控制稳定非常不利。不只是辣椒,咖啡、浓茶等具有刺激性的饮品也不适合多喝。
3、咸菜
咸菜是种在平时常见的辅菜,可以起到不错的下饭作用,但患有高血压的人不适合经常吃咸菜。
一个人之所以出现高血压,往往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一起作用引发,在高血压的发病诱因中,高脂肪、高盐饮食属于重要的影响因素。若在饮食中食用过多的咸菜,提高人体内氯化钠的水平,会引起血压的异常升高,不利对高血压的治疗与控制。
想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平时就要尽可能保证饮食清淡,避免长期习惯性的重口味进食。
哪些方法有助降压?
1、听舒缓音乐
临床研究表明,每天留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听一些舒缓音乐,例如大自然声音模拟、钢琴曲、古典音乐等,可以一定程度降低体内的收缩压。
2、吃豆制品
患有高血压的人在前期如果食用一些牛奶与大豆蛋白,例如低脂乳制品、豆制品等,有助降低体内的收缩压。
3、吃块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内存在很多的黄烷醇,能够一定程度提高血管弹性。患有高血压的人,可以每天吃14克左右黑巧克力,但其中至少要有70%的可可含量,要避免吃有较高含糖量的巧克力。
4、经常快步走
研究表明,患有高血压的人,每星期留出至少5天的时间,进行每天半小时左右的快步走,能够有效降低体内血压。
#夏方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