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病怎么越治越重?”在业内,很多人肯定会认为笔者这个观点过于悲观、或危言耸听。且容先说一个真实的事。
事件发生在年五六月份,一位与笔者有长期学术交往的资深外科主任医生,有一次很急切地找到我,希望我能为其父亲会诊。他父亲70岁刚过,春节后偶有胸闷,检查身体显示部分冠脉有梗死,但可以装支架解决。他就去了著医院,找了他的同学,也是资深的博士、主任医生。
一个月前他陪医院,接受了治疗。进院进一步检查,发现还有轻度的二尖瓣闭锁不全。从事心脏病诊疗的老同学提出需要先做个修复手术,医院这方面很有优势,他就答应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四五天后其父已能下地活动,大家很高兴。
就在第五、六天时,其父夜间精神有点过度兴奋,影响睡眠。医院就给他用了镇静剂和安眠药,见效很快,老人终于好休息了。但几天之后,老人出现了发热。经检查,感染了,第一时间用上了最好的进口抗生素。很快细菌感染控制了,热也退了,大家满心欢喜。
可没过几天,老人又低热不退。再一查,是抗生素用后的真菌感染,又用上了最好的抗真菌药。没几天,也就是住院后的20多天,出现了黄疸、神志欠清。
此时,肝功能已严重受损,需要尽快保肝;几天后,又出现了尿闭,肾功能受损,想要保肾。医院一个月,老人已处于昏睡状态,两便不通,身上插了不少管子,无法进食。笔者也无计可施,此时回天乏力了。大概3天后,不幸谢世了。
有时,不治疗比治疗更好。
他找到我的时候,眼眶是肿的。他反复强调几点:住院时父亲是走着进去的,没有特别的不适,装支架也只是为了他好,以防范为目的,并非特别需要;主治医生和会诊医生都是老同学、博士、主任,都是关系要好的,业务挺棒,且尽心尽力。医院是全国最好的,用药也全是最好的,纯从技术上讲,没有严重的失误。
30多天时间,花了30多万,遭了这么多折磨,居然是这么一个结果,他始终想不通,我当时就诘问他,为什么不早用中医药配合或支持呢?他喃喃自语说:“我是想到了,但从现有的治疗条件来看,总觉得会好起来,希望好转后再来找您用中医药调整。”
这一案例也许过于典型,缺乏普遍性,但类似的情况却几乎每天发生在临床上!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医患“冲突”与“上访”了。
因此,这是不是应了一句有点令人膛目结舌的话:有时候,不治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