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妆品原料在国内的法规要求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那家医院 http://www.znlvye.com/

随着化妆品新规落地,以及消费者对化妆品认知的不断提升,化妆品原料市场可谓热闹非凡。新概念、高功效同时又极具故事性的原料们在全球化妆品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流行趋势。而这些原料在国内的监管要求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盘一盘。

1、干细胞衍生物

干细胞俗称“万用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他们不仅能够自我分化、也能定向分化组成为各种组织和器官,可以说是我们身体中最具潜力的选手。干细胞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直至年由美国科学家培养出了人类多能干细胞,这么神奇的细胞当然是首先用来治病救人,历经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应用,人们发现其具有器官修复、治疗肌肉和骨骼损伤、神经损伤恢复、毛发再生等一系列作用。

干细胞上清液是由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得到的活性细胞因子,名噪一时的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就是其中有效成分的一种。而外泌体则是干细胞所分泌的用来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囊泡。有不少研究表明干细胞相关衍生物通过涂抹可以起到抗皱、淡斑、修护等作用。

虽然干细胞衍生物在化妆品中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在国内还属于“禁区”,药监局修订发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未收录名称含有“干细胞”的化妆品原料,并且“植物干细胞”也被认为是具有误解消费者可能的伪概念。而近年在日韩极为流行的人干细胞上清液,在我国则是明令禁止的“人源”产品。

同样来源于人体的EGF,也称为人寡肽-1,一旦皮肤屏障功能不全,可能会引发其它潜在安全性问题。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EGF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在配方中添加或者产品宣称含有人寡肽-1或EGF的,均属于违法产品。

同样作为干细胞分泌物的外泌体,则并未被明令禁止,但因其未被收录于《目录》中,并且还没有企业成功申报此类新原料,故目前仍无法合规使用于化妆品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以“动物脐带提取物”、“某某植物细胞提取物”等名称来命名所使用的外泌体,目前药监也未展开对此类行为进行监管或整治。

2、补骨脂酚

补骨脂酚是目前抗衰领域的风口成分,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单萜类成分。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好兄弟视黄醇,二者被认为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及功效,同时又比维A衍生物更加温和,更令人兴奋的是,与维A衍生物不同,补骨脂酚具有更好的光稳定性,也就不需要像它的“兄弟”一样沦为“早C晚A”中的夜晚专用产品。

虽然在国外应用十分火热,但遗憾的是,目前补骨脂酚只收录在《国际化妆品原料目录》中,国内《目录》尚未收录,如需用作化妆品原料需要先完成化妆品新原料的注册或备案。

3、多羟基酸

作为α-羟基酸和β-羟基酸之后的新一代果酸,以乳糖酸和葡糖酸内酯为代表的多羟基酸成为了护肤界的新宠,与它的前辈们相比最大优势仍然在于温和,在拥有同样的保湿、去角质能力的同时,多羟基酸对敏感肌肤更加友好。

目前乳糖酸和葡糖酸内酯都收录在《目录》中,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比它的前辈们更加温和,但他们仍然被归类为“α-羟基酸及其盐类和酯类”,需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使用,总量不得超过6%,如用于非防晒类护肤化妆品,且含量≥3%的羟基酸或标签上宣称含有时,应注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

4、益生菌

伴随着二裂酵母的一炮而红,皮肤微生态的研究成为了行业热点,化妆品企业不再满足于看上去更简单的化学合成和植物提取,而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发酵产物,而益生菌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在脸上涂抹细菌的噱头也迅速吸引了大批存在猎奇心理的消费者。益生菌护肤似乎已经像益生菌食物一样,慢慢变得广为大众接受。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号称“益生菌护肤”的产品都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监管部门出于安全的考虑,禁止在化妆品生产中添加任何菌群等微生物,避免其大量繁殖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而实际上厂商们添加的更多是细菌的尸体以及他们发酵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些成分被称为益生菌是不合适的,真正的益生菌在国内是被禁止添加于化妆品中的。同时鉴于细菌及其发酵产物复杂性,皮肤微生态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化妆品企业在使用此类原料时需特别注意质量控制及功效和安全性的明确。

5、凡士林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那个平平无奇已经有数百年使用历史的凡士林。与上面诸多“高新成分”不同,凡士林的重新走红颇有几分大道至简的意味,它是保湿水润、修护皮肤屏障的最佳成分之一,而化学性质稳定的它也可以不添加防腐剂,温和不刺激的特性造就了其老少皆宜的口碑。

凡士林在国内的使用没有特殊的法规限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凡士林是人名,注册过商标的,不可在产品名称中随意使用,我们可能需要习惯它的另一个名字——矿脂。

6、定制化妆品

厌倦了没有个性的配方?没法找到适合自己肤质的配方?定制化妆品为护肤市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利用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专业的肤质测量仪器甚至时基因检测,通过对消费者肤质的深入了解,为消费者将原料现场配料,形成一份独一无二的配方,这一概念为高端护肤打开了新的思路,经过数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更加成熟。护肤大国韩国更是对定制化妆品率先立法,设立了定制化妆品配方师的考核制度,为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人一方不但在彩妆等领域满足了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心理,也能够针对皮肤状态找到最适合的护肤原料配比。

然而定制化妆品在我国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虽然有部分网店和美容院提供相关服务,但法规的滞后使其暂时无法形成规模,仅仅是产品检测及备案就是当前国内相关厂家所无法解决的硬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