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降压治疗和降压药,你需要深入了解的一 [复制链接]

1#

降压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国内至少45%的高血压患者都抵制使用降压药,或者用药的依从性差。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当然,我们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深入地来了解一下降压药。目前市面上的降压药有很多种,按照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分成好多种。今天,我们不按照作用机制来分类。我们按照推荐使用的优先级分类,共分成2类,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一线药物就是确诊高血压时优先使用的,二线药物就是在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时才使用。

一线药物之所以能成为一线药物,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降压效果最强。之所以能成为一线药物,是因为它们除了降血压之外,还具有副作用小,预防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风险的作用。很多人认为高血压的治疗就是单纯地降低血压就行了。其实,降低血压只是高血压治疗过程的一个客观指标,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也叫心血管终点事件)。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才是高血压治疗的目标。血压值的降低只是反应高血压并发症风险降低的一个客观指标。虽然随着血压值的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但并不会完全消失也不能降到最低点。

之前我们说过一线药物除了降低血压以外,还具有预防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风险的作用。一线降压药除了通过降低血压来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其本身也能通过其他作用机制发挥预防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的作用。二线药物就不具备这些价值,并且某些二线药物的副作用也限制其的使用。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具体降压药的名称了。别着急,这就给您介绍。一线降压药分为4种:

1、以卡托普利、依那普利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简称ACEI);

2、以缬沙坦、厄贝沙坦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简称ARB);

3、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为代表的钙通道阻滞剂(简称CCB);

4、以氢氯噻嗪、吲达帕胺为代表的噻嗪类利尿剂(没有简称)。

有些人肯定要反驳了,说一线降压药明明有5种,还有一种是β受体阻滞剂。没错,以前一线降压药确实有5种,但在年欧美国家就已经取消了β受体阻滞剂一线降压药的地位了。原因是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发现β受体阻滞剂在预防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风险方面的效果不明显,不如以上4种,因此就把它踢出去了。

目前国内仍然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来使用,但笔者十分不认同国内这种做法。因此笔者参照国外的指南来给大家科普。

初诊高血压患者优先使用一线降压药。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ACEI或ARB,因为这2种药的代谢产物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并且这2种药可以保护肾脏,但是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推荐使用CCB或者噻嗪类利尿剂,优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因为性价比高。青年高血压的特点多是低压高,高压正常。这类患者推荐使用ACEI或ARB。

4种一线药物以外的其他降压药都是二线药物。二线降压药主要有:1、以酒石酸美托洛尔、普萘洛尔为代表的β受体阻滞剂;2、以螺内酯、依普利酮为代表的醛固酮阻滞剂;3、以呋塞米、托拉塞米为代表的袢利尿剂;4、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伦;5、以特拉唑嗪、哌唑嗪为代表的ɑ受体阻滞剂;6、以双肼屈嗪、米若地尔为代表的直接血管扩张剂;7、以可乐定、甲基多巴为代表的中枢ɑ受体激动剂;7、以利血平为代表的肾上腺素能阻滞剂。

二线药物中除了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外,其他二线药物只在一线药物无效或者患者存在使用一线药物禁忌症的时候才使用。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目前国内二线药物中的利血平、双肼屈嗪、可乐定在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和农村中的使用率比一线药物还要高。一方面是这些地区的医疗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是“降压药一开始不能吃太好”这个谣言作祟。

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或者联合使用2种一线降压药都无法降低血压时,就应该考虑添加一种二线降压药。二线降压药不应该单独使用,必须配合一线降压药使用。二线降压药不具备一线降压药的预防与降低高血压并发症风险的功能。也就是说二线降压药只能是辅助,不能挑大梁。

4种一线降压药预防与降低高血压并发症风险的能力是一样的,没有大小强弱之分。单纯的降低血压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把降低高血压并发症风险作为治疗的目的才具有实际价值与意义。因为高血压通过损害器官和血管造成患者患者残疾和死亡。如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中风主要原因就是长期的高血压造成的。有些人因为降压治疗不积极还会造成中风反复发作。

吃降压药不仅可以降血压还可以预防与降低高血压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治疗、延长患者寿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