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1 [复制链接]

1#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预见,出现的现[xian],不念成[jian],三个自然段,我们首先来看第一段。“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这就是说百合病是怎么造成的,好像全身都病了呢,“悉致其病”,这个“悉”就是范围副词,全怎么样了,都怎么样了。这就是说得了百合病的人,他就觉得全身都象病了一样,没好地方了,为什么呢?“百脉一宗”刚才我已经引了尤在泾的说法,从病机上认识,“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之所以叫“百合病”,它就是“百脉”的“百”,加上“合之则为一宗”的“合”,“百”加“合”就成了“百合病”,这就是他当时认为的百合病。从病机学上,为什么命名成“百合病”呢?“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全身的经脉都可以归属于哪呢?都合于心肺。刚才说了心主血脉,脉主治节,朝百脉,因此心肺功能正常的话,全身经脉,包括特别是营养,气血的周流都很正常,人体就是安然无恙的,回过头来说如果心肺功能失常了,就好像全身都病了一样,症状百出。这就是首先从“百脉一宗”按照病机学来认识命名问题。我们《讲义》上引用《心典》,就是[选注]的第二个,“百脉一宗者,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悉致其病,则无之非病也,然详其证”,分别说,是有哪些改变,以后我们按照原文来分析,关于我刚才引的,因为百合一药能够治好这个病,这就是谁呢?[选注]第一个引的《本义》,魏念庭,魏荔彤他说的,这段正好是在第二段末了第二行,“百合病用百合,盖古有百合病之名,即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因得名也”,这就等于在命名的问题上,和病机的认识上,这两段引文[选注]能够说明了。首先来看,症状百出表现在:饮食上的改变,这都是原文,“意欲食复不能食”,想吃,有食欲,想吃东西,但是拿来以后怎么啊?到了饭时给他端上来,“请你吃吧”,想吃。这是一种食欲下降的表现,轻的话是食欲不振,或者是食欲下降,“复不能食”,不想吃。这个呢,想吃,“欲饮食,或有美时”,吃得很香,“或有美时”,喜欢吃的,拿来也吃得很好吃得挺多,“或有”,到了什么情况呢?“不用闻食臭时”,几顿饭不吃也不知道饿,甚至于严重到什么情况呢?这是两句话,不用食是厌食,甚则连食物的气味都不想闻,这个一点也不夸张。

我们曾经见到一个病人,最后我们请她到课堂来,到课堂来坐在那儿,面无表情,非常沮丧的样子,她也能给我们介绍,说有一次她出现什么情况呢?就是“美时”的情况,半夜了,都该睡觉的时候了,她突然想起来要吃饺子,这个饺子,要说加工,也得个时候,是不是啊?尤其男同志,怎么下手,半夜三更包饺子,说“好啊”,安抚她,“你好好的给你等着,我去上饭店里给你买去”,在那个年头还不象现在,这饭店为了开业,24小时总营业,他被迫无奈地到火车站那地方,那地方有营业的,费劲拔力,大概得经过一段时间,把这饺子热腾腾的买回来,放到桌上,也不知道是因为时间长了,还真就是说厌食的程度出现了,“你给你端走”,这就是连饺子那个样儿,和那个味儿都不能闻,说这段情景的时候,她还掉眼泪了,好像还挺委屈的,但这生动劲儿啊,我觉得把这个原文说得惟妙惟肖了,你看她,她不愿意吃东西,好不容易想起吃饺子了,她爱人急急忙忙跑到饭店,端来以后,“拿走”,非常生气,而且是对饺子连看都不看,连气味也不能闻,我觉得这饮食上的改变,大家想,这种情况,是她脾胃的运化,就是说胃的纳谷,脾的运化功能出现了问题,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我刚才已经简介了,我没有讲病因,大家想这从五脏辨证上,应该是怎么样的归属?

我们说这个病,从前面的分析来看,认为还是属于心肺阴虚,因为百合的功效告诉你,它是滋养心肺的主要药物,所以,从病机上,落脚放在心肺阴虚,但是我们认为,应当以心阴虚为主,心阴虚为主的话,心阴、心血对脾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讲五行生克制化原理时,心血和脾之间,它也是一个滋养的关系、相生的关系,木、火、土、金、水,所以心血不足、心阴不足,它直接影响到脾的运化,特别是心血不能滋养脾的情况,它会造成脾气不足,脾运不健,这在病机上,一种认识是这样,但是,有的人认为,也不是脾运不健,你看它“或有美时”,吃得很香、照常用得很好啊。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心阴不足最主要的是表现心神不宁,在脾的问题上,他睡不好,也吃不好,另外,他就是莫可名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想吃这个,还是想吃那个,是不想吃这个还是不想吃那个,就是自己无所适从,他就是不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所想所愿,所以是有关心神的,精神恍惚这个范围里,而并不是脾的运化,胃的受纳出现问题了,是他的心神的问题。看看是不是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饮食上的改变。

精神方面的改变,原文只说到了“常默默”,默默,精神抑郁、寡欢,少语、闷闷不乐,这是表现为一种抑郁状态。还有的人,表现为特别愿意说,说得没完没了,说得都磨磨唧唧的了,语言方面表现的异常,也有的时候,表现为和正常思维不贴,这都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改变,不仅是表现为有抑郁寡欢的情况,但也有的出现语无伦次,倒不是说精神异常到什么程度,就是语言表达上,异乎寻常。这个,我觉得,他特别用的“常”字,因为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不遂自己心愿的事,谁惹着你了,你生气了,你郁闷啦,这都可能发生的,若我们自己有一种适应能力,有一种调节能力,很快就过去了,但这样的病人怎么样啊?他不能自身调节心态,也不能自行把它很好的处理,所以,常常地,而且经过一段时日,或者他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却得不到纠正,精神状态,这在病机上应该分析是什么?五脏辨证的话,病机应该属于什么?肝郁,结果,影响肝的疏泄,肝郁气滞,所以,肝失疏泄,肝失条达,他就老处于那种状态,不能自拔。

下面,第三点就是原文里面提到“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就是指的起居、行动方面的改变,“欲卧不能卧”就是该睡觉的时候,他睡不了,不想睡,难以入眠,或者多梦,易醒,醒了以后呢,还是不能入睡,整个的睡眠质量很差,所以,在白天不能工作,精神不能集中、萎靡不振,甚至于烦躁,所以“欲行不能行”,这是在起居、行动上异常,这个情况,我觉得在临床上的表现,也是千奇百怪的,说那个病人吧。

有一位女患,她家是住在楼上,而且在一个冬天里,她突然向他爱人提出,“这屋里空气不好,我得出去散散步”,她爱人说,“这大冷天,深更半夜的,散什么步啊?感冒了怎么办”,她爱人就挡着门不让她出去,回头的话,她就非要去开窗户,要跳出去,大家想,这个行为确定是反常,在北方的冬天,窗户是封住的,那要是硬拽开,寒风刺骨,特别是从楼上往下跳,危险性也是很大的,就是这种思维寻乎异常,你要说她是精神分裂症吗?不是,这个病人,她从外地到哈尔滨来,就是要请精神病院给她确诊,到底是不是精神分裂症。结果人家否定,说“请你去到中医那里去看看,是不是吃点中药”,我觉得她这种“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就是神识上的失调,或者失常。所以,我们在概念里面,也强调了百合病是精神恍惚不定,饮食行动失常,等她心情比较平稳的时候,你若问她,说,“你刚才是怎么回事啊?”她自己也觉得挺后悔,“我怎么那么呢”。所以,这仍然属于西医诊断里面的,是神经衰弱还是精神衰弱,有的就统称为“神经官能症”。

这在病机上,仍然是从心阴不足去认识,因为心主神明,当心阴不足的时候,神失所养,神不守舍,因此她的举止行为,就不象正常人那样了,这是有关起居与行动方面的改变。

第四,就是我们《讲义》上讲到,“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这是感觉方面的改变,什么叫“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呢?就是他自己说他恶寒,有点冷,你若真叫他加上衣服,或者给他盖上被,他又受不了,嫌热,就说这不是真正的恶寒。回头,比方说,他说他很热,他把这衣服脱掉,或者是把被掀开,实际上你要量体温,他并没有发热,这个异常感觉,我觉得是仲景用文把它概述出来,但是在临床上我所见的病人,真是千奇百怪啊!一人一个样。

比方,我给你形容,有一个病人,她到我这门诊来初诊,来看病的时候,坐下了,这个女患一会就从凳子上站起来,瞧瞧我,然后呢,坐下来,再讲她是什么情况,请我给她好好看,刚坐还没等安定几分钟,又这么站起来,我也挺奇怪,我说:“你怎么啦,是落东西了呢?还是怎么样了?”,结果她一说,我简直是头一回听说这样的异常感觉,真奇怪,她自述,“哎呀!我也不好意思说,真是我也感觉这种情况它不可能”,我问:“怎么的啦”,她说:“我一坐下来,我就觉得好像坐在气球上”,我一想,我明白了,这人肯定是神经、精神方面有问题,我就非常镇定地跟她说,我也表示非常同情她,我说:“你想想,别说咱大人了,就小孩坐在气球上,也坐不稳,是不是?那气球,怎么能扛你坐啊”,她说:“说的是,我也觉得不可能,但是,我真就有这种感觉,就好像坐在底下有东西垫着,软乎乎的,完了呢,好象还撤不掉”,这是一种表现,还有一个人,他是个老年人,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当然他是来看别的病,同时,他告诉我,他睡眠不好,怎么不好呢?每天晚上必须把这指头(食指),得是这么一个形状,放在胸骨柄那块,然后,自己才能慢慢沉静下来,能够促进自己入睡。不是这种姿势,他想别的事,这一夜就睡不好了,很难入睡,大家想这种异常感觉,你说是双指头,还是一个手指头点在胸骨柄上,它能起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西医所讲的强迫症,他自己也希望不用这种姿势,但是,摆脱不了,我认为,这也是属于异常感觉的范围。还有一个女患,也很有意思,她表述的,她要是穿得少了,恶风的症状更明显,恶风的感觉在哪呢?就是臀部后面这个地方,一走起来,特别是走路,她不敢快走,她就觉得有风在吹她,扇乎她,她没办法,她这地方就得加厚,就加厚这一部分,为了好象能够掩盖一下这恶风,吹风样的感觉,象这些吧,我都觉得临床所见的病人,他们的形容都有他自己的,特异的感觉异常,用什么语言也没有张仲景用“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这种高度概括恰当,全包容进去了,这个也属于百合病临床特征之一。

在病机上,仍然属于心阴不足,导致精神恍惚不定,也就是说,心主神明这个功能受到影响,心失所主,或者说莫可名状,就是这样来的,中医的理论是这样,西医也认为神经官能症里面的,这种莫可名状,怎么形容也概括不了,就叫莫可名状。这个字怎么写呢?起不出名堂来,你说你到底哪难受,这是我现在说的第四个小题,感觉方面改变了。

第五,张仲景又提出来,“如有神灵者”,就是说以上症状百出、病情复杂,象*神作祟一样,但是,他认为不存在着什么*神,反对有神论、迷信,所以用一个“如”字,来表示了他的肯定态度,不是神灵作祟,是好像神灵作祟一样。把这个病情的复杂性,精神恍惚不定,象*神作祟一样症状百出,把它概括出来。

然后,最后说,而“身形如和”,这个“身形”,就是从我们四诊合参以后,从病人的状态,就是形态上,看不出来明显的病态,但是,如果从西医的角度上,作一系列的相应检查,还是找不出阳性体征,也就是无器质性病变,我觉得,他说得非常肯定,作为我们看他病人这些情况,应该说神形实际上都有所变化了,但是就是找不着阳性体征,器质性的改变,这就是疾病的本质,在于精神、神经系统的一种表现失调。

所以,总结以上六项方方面面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是张仲景对百合病第一组证候,心神不宁证的一种归纳,或者说是描述,非常符合临床实际,至今已经过了十八个世纪了,目前临床上不仅常见,而且到二十一世纪,这个疾病有上升的趋势,所以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探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摸索。这是有关百合病的第一组症候,心神不宁证,也叫做什么呢?精神恍惚不定证。

我再重复一遍,饮食改变、精神改变、起居行为改变、包括感觉的改变,这一些都是变化多端,症状百出,“如有神灵者”,象神灵作祟一样,但是“身形如和”。

这些是来去无凭的,所以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临床诊断的依据要看什么呢?即一组阴虚内热证,“口苦、小便赤、其微脉数”。“口苦”刚才我们讲了,一个是心阴虚,心阴的不足,它可以有虚火上炎,作为肝郁的结果,也可以出现什么呢?疏泄太过,首先是肝火的上炎,和肝郁相关的。“小便赤”也认为是阴虚火旺的表现,小便短少、色赤,阴虚火旺造成的。“其脉微数”,就是细数的脉,也是指阴虚内热,或者说叫做阴虚内热证,都这么概括它,其脉微数、小便赤,都是阴虚内热的表现,所以,这是一组证候,做为诊断百合病的临床依据。两种证候同时并见,拿什么来诊断呢?阴虚内热证,表现为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

那么,原文中间有两句话,请大家注意!夹在中间说:“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有的认为是治疗了很长时间,起效很慢,或者是效果不显著,这也是符合临床实际的。但是,“得药则剧吐利”怎么理解呢?只能说是误治,他诊断不清啊。你比方说“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他认为是表证,就采用了什么治法呢?汗法。刚才,我说正治法一定得是什么呢?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你要用汗法,那不就是虚证用虚的办法来治疗,犯“虚虚”之戒了吗?所以,是误治造成的,反过来说,“意欲食复不能食”“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饮食上的改变,他认为,是不是里实证?采取了下法,所以,他这就容易引起吐、泻,伤及胃阴,影响脾胃了。还有的认为,这个病挺怪,怪病多痰,用吐法,涌吐。因此,这个“得药则剧吐利”,是误治的意思,误治造成的。“诸药不能治”,如果什么药也不能治,我们还研究它干什么?但是,到现在来说,的确西医方面没有特效的办法来治疗神经衰弱、精神衰弱,神经官能症,都是见失眠,我就给你“安定”,就是对症下药,没有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这一类的神经系统的疾病,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调整紊乱,这一类的疾病,没有特效药,而我们的中药里面,就要进行辨证施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要注意禁忌什么,也就是说,在治法里面,正治法我已经告诉大家了,滋阴清热、养心安神。那么,禁忌:汗、吐、下法。为什么会造成汗、吐、下法,就是因为“诊之有疑”,他不明确禁忌,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因此,“得药则剧吐利”。

第一段我讲到这儿,这个总纲,说百合病的总纲,现在讲了几个问题了,第一,是临床表现,症状,全都罗列出来。分析结果表现为两组证候,给大家概括出来。再一个,病因,是在第三段原文来说的,病机,就是“百脉一宗”。先是说,总纲里面包括命名,因为它是病机命名,也可以含在其中了,命名、病机、临床表现,从症状我们归纳成证候,两组证候已经出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