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据-年全国调查,35-44岁中青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5%,男性高于女性。与老年高血压以动脉硬化、容量负荷及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为主的病理生理特征不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应用抑制SNS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及RAS阻断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有助于中青年高血压的控制。
病例提供者
赵彦冰
医院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缺血性心肌病和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参与国自然课题2项和省自然课题1项,主持市局级课题2项,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擅长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临床疾病的诊治
病例详情舒张压和心率较高的中青年患者
患者,男,年龄42岁;身高cm;体重75kg,BMI25.4kg/m。
主诉:
反复头晕1个月。
现病史:
该患者1个月来反复出现头晕,伴有颈部发硬,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抽搐。
既往史:
既往体健。
既往用药方案:
既往未服用降压药物。
家族史:
父亲患有高血压。
体格检查:
体温(T)36.5℃;呼吸(R)12次/分;脉搏(P)次/分;血压(BP)/mmHg;心率次/分。
一般检查:
无满月脸和水牛背,未闻及腹部杂音,未触及甲状腺增大。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
窦性心律过速(心率次/分)。
初步诊断:
1.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2.高脂血症;
3.高尿酸血症。
治疗方案:
氨氯地平:5毫克/日,口服阿罗洛尔:5毫克/次,日2次口服瑞舒伐他汀:10毫克/日,口服
随访情况:
血压/90mmHg;心率75次/分。
病情分析:
患者为中年男性,脑力工作为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且欠缺适度的运动或者体力活动,无OSAs,同时具有超重、血脂异常、高血压和高尿酸,以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主,体现为舒张压升高明显和心率快。阿罗洛尔独特的双通道作用机制,不仅能阻断β受体,而且通过阻断α受体,消除了对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且具有更佳的降压效果,所以适合选用阿罗洛尔。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给予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患者血压心率达标。
点评专家
崔兆强教授
医院高血压病区主任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质控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副理事长,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主委,高血压诊治专科联盟执行主委,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高血压专家工作组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等。
专家点评: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由SNS和RAS过度激活引起,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外,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不同,临床中青年高血压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正常或仅轻度升高。此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异常比例高。
生活方式干预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因为相较于老年人,中青年可接受较长时间、较高强度的体力锻炼,有助于体质量控制,改善心肺功能甚至促进精神健康。而且低盐、低脂、戒烟戒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遏制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生。
在药物治疗方面,英国高血压学会(BHS)早先曾根据不同年龄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提出了初始降压药物选择的“AB/CD”法则,即初始降压应在肾素抑制剂(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和容量抑制剂(钙拮抗剂或利尿剂)两类药物中择其一,前者适用于年龄<55岁中青年高血压,而后者适用于年龄≥55岁的高血压患者。但中青年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并不理想,提示有必要应尽早启动优化的初始联合降压方案。对于舒张压升高(包括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合并心率增快者(如静息心率>80次/min),推荐RAS阻断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年版指出,高血压伴心率增快的患者首选兼有减慢心率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另一类常用降压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CCB),该类药物阻断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具有负性肌力、负性传导和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但不抑制交感活性。
该患者舒张压和心率较高,适合使用CCB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在接受CCB和阿罗洛尔治疗后,血压心率都得到很好控制。如果3个月内患者舒张压仍然较高,建议添加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
3.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