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22 5:08:00
医生和患者本身都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共同的敌人就是病魔,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战胜病魔,减轻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给患者更好的生存机会。有一天我在科室正忙着处理病人的时候,急诊科又来了一个电话,说有一位一位突发不能说话、右边肢体活动障碍的老年人需要住院治疗。因为发病才两个小时,有可能是中风,看是否需要溶栓治疗。我让急诊科做了头颅CT后就立马说推上来。科室也做好了一些准备,包括准备的氧气和心电监护。患者救治现场当患者推到科室时,因为考虑患者是失语患者,很有可能不能从患者口中得到病情。初步查看了一下患者意识清楚,对我说的话也没有反应,让他活动左侧肢体也未见活动,使用针扎了一下右侧肢体,也未见右侧肢体活动,用棉签划了一下右下肢的足底可见大拇指向背伸。我用电脑将患者照的头颅ct调出来看了一下,没有看到出血灶。所以我考虑患者为急性脑梗死。了,梗塞位置在左侧大脑,面积可能有点大。立即询问患者家属的情况,患者家属告诉我“今天早上起床时,就发现患者在床上不起来,我过去叫他也没有反应,只看到左侧肢体有活动,没有抽搐,也没有恶心、呕吐,看了一下大小便也没有解到身上”。护士已经将氧气和心电监护安置好,从心电监护上可以看出患者的心率不整齐,可能是房颤。我也进行了床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心房颤动,心率次/分,ST段压低,测得的体温在正常范围想,血压有/mmHg,指尖血糖为6.9mmol/l。所以当时我就考虑患者为心源性脑栓塞,这种是比较凶险的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都特别的高,立即向患者家属做了病情交代,因为现在发病才两个小时左右。询问了家属患者以前是否有颅脑损伤、大手术和肿瘤性疾病,最近也没有得过类似的情况。家属告诉我“患者之前身体一直也很好,没有进行过检查,也没有发现心脏有问题,平时活动情况都还比较正常,没有心累、气促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目前来看患者没有溶栓禁忌症,如果选择溶栓治疗,有机会让患者恢复,但是也有出血风险,不能溶通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家属考虑了一会儿,子女也相互商量,愿意相信医生进行溶栓,并处于愿意承担风险。患者家属那边进行商量,这边已经抽了血进行了相关的检查。患者抽血急查的血常规血小板也正常,所以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告诉患者有进口药和国产药,但是目前患者在发病在4.5个小时内,建议使用进口药可能更好。所以就选择了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也给予了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改善侧枝循环,口服阿托伐他汀片调脂稳斑,1小时溶栓结束后患者当时症状就明显改善,可以简单的对答,右侧肢体可见活动,可以抬离床面,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溶栓24小时后复查了头颅CT可见左侧大面积低密度,就加用谷红静滴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药物,口服加用了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后面继续做好了康复,完善了胸部CT和腹部彩超未见异常,心脏彩超也排除了扩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所以考虑冠心病可能,加用口服药美托洛尔控制心率,治疗12天复查头颅CT梗塞灶稳定,交代了抗凝的必要性和风险性,患者及家属愿意配合治疗,所以加用了华法林抗凝治疗。出院时患者已经可以下床独自行走,进食正常,家属对治疗也特别的满意,还给我送了以免锦旗表示感谢。出院时头颅CT。健康科普官神经内科邱医生观点:虽然平时表现正常,也不代表没有器质性疾病,平时需要进行健康体检来发现这些隐匿的疾病。该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入院从头颅CT和症状就很快明确了脑梗死,如果不溶栓仅仅给予对症保守治疗,完全可能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因为卧床而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等等,很有可能因为梗塞面积过大而引起出现脑疝导致死亡。所以患者家属需要和医生站在同一条战线,建立充分的信任。患者生病后也只有相信专业的医生,权衡利弊选择治疗方案,这样患者才有机会恢复,尽量减轻中风症状。当然脑卒中重在预防,需要后面的抗凝预防,定期复查血凝,将INR控制在2-3,这样才有可能预防下次脑栓塞的可能。科室集体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