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浙江老年报
本报记者徐小翔
通讯员王蕊胡枭峰
用“套娃游戏”的方式给心脏换“门”,你听说过吗?不久前,91岁的卢大爷就体验了这种生物瓣膜置换的打开方式。浙江大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采用“套娃”的方法,给老人心脏换了一扇“门中门”。
年11月开始,卢大爷感觉胸闷气急,稍走几步就觉得累。除了气喘,有时候还会头痛头晕,但坐下几分钟就缓过来了。卢大爷表示,因为这些症状的出现,他常常睡不好,导致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差。
原来,15年前,卢大爷曾因主动脉关闭不全做过一次心脏手术。此前置换的是生物瓣膜,使用年限在10至15年。如今,生物瓣轻度狭窄伴中重度关闭不全,从而导致卢大爷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我们打算采用一种微创介入‘瓣中瓣’的治疗方法。”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李伟栋说,卢大爷之前置换的生物瓣,在结构上相当于是同时换了一个门框和一扇门,经过十几年的使用,中间的瓣膜(也就是那扇门)出现了问题,这次手术可以只换门而不换门框。
简单地说,手术时,医生会经导管将新的瓣膜送到主动脉瓣的位置,将出现问题的瓣膜“推”到一边,再将新的瓣膜释放固定。而被废弃在旁的瓣膜即使不取出也对身体无害。整个手术就像是个“套娃游戏”,在原来的生物瓣里又重新套了一个生物瓣。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瓣膜病越来越多,而主动脉关闭不全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浙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介绍,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长期无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疲劳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心功能不全、甚至心衰等情况,危及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