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媒体聚焦专医院心内科专家
TUhjnbcbe - 2020/12/2 0:14:0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以老年人为主。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已有万~万房颤患者。

房颤有哪些危害,如何采用新技术治疗?有什么办法,能预防房颤的发生?

日前,记者专访了郑州市房颤诊疗中心——医院(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赵育洁。

房颤带来“血栓”,流到哪里都是“害”

60岁以上人群中,每人就有1人出现房颤。“房颤发生时,患者的心脏处于颤动状态,心脏中的血流变得无序,容易凝结形成血栓。”医院心内科二病区赵育洁主任说,脱落的血栓会随着血流流向全身动脉血管,最常见部位是大脑动脉、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下肢动脉,造成中风、心梗、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严重腹痛)、下肢动脉栓塞(双下肢不同程度肿胀、疼痛,甚至导致坏死)等。其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常人的5倍。所以房颤导致的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非常高。

除了引发栓塞并发症,长时间房颤还会引起患者心脏(心房、心室)扩大,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以致出现呼吸困难和心衰症状。

房颤还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的危险因素。

房颤同时会增加病死率,房颤患者病死率约为健康人群的2倍。

七旬老太冠心病遇上房颤,何去何从

70岁的李老太太,因为冠心病到医院心内科就诊。赵育洁主任接诊后,迅速通过基本的检查,发现老人同时患有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持续性心房颤动),以及陈旧性脑梗死、慢阻肺等多种合并症。

根据李老太太的病情,赵主任为她进行了综合评估,老太太脑卒中及出血的风险都很高。所有房颤患者都应该经过心内科专业医生的评估,进行正确的抗凝治疗。那么对于李老太太来讲,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经过袁义强院长团队共同商讨,征得李老太太及家人同意,最终对李老太太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老人的心慌心悸、头晕、气促、乏力等症状完全缓解。

对此,赵育洁总结说:“房颤并发症可怕,脑卒中更可怕,在脑卒中及并发症出现以前,如何正确对待和治疗房颤,则显得更为重要。得了房颤后,希望第一时间到专业医生处就诊,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及并发症带来的危害。”

多种规范化治疗手段,助力房颤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房颤的治疗手段也不断增多。“以往主要采取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但是现在,治疗房颤的方法已经非常多了。”赵育洁说,不同的房颤,处理起来也不一样,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方法,药物能帮助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适合的患者还可以接受消融治疗。据介绍,射频消融是微创手术,手术切口很小,只有2.5毫米左右,术中只需局部麻醉,术后卧床12小时即可正常活动。目前,消融治疗是恢复和维持正常心律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而对于高栓塞风险的房颤患者,经过评估,进行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术(部分可以选择一站式方式)既可以维持正常心律,又可以避免患者终身服用抗凝药,这也是今后治疗房颤的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一部分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瓣膜病需换瓣、严重冠心病需冠脉搭桥等)的房颤患者可以在进行外科手术的同时进行房颤迷宫治疗。

早在年,医院心内科就在省内率先独立开展了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年龄从0多岁到90多岁不等。迄今,先后为近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积攒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案供患者选择。

预防房颤,应避免这些高危因素

房颤的危害很大,但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房颤,这需要全社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聚焦专医院心内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