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讲课截图
JohnR.Teerlink博士介绍,HFrEF的主要特征是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充盈压力增加。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药物能直接增强心脏收缩功能,从而改善预后。而OM作为第一种新型的选择性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myotrope),目前研究证实其可有效改善HFrEF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降低心率和NT-proBNP。疗效已有证实,那安全性如何呢?
LVEF28%的患者,这个新药值得一试!在AHA上最新公布的OMIII期临床实验——GALACTIC-HF试验作为目前心衰治疗领域开展过的最大规模III期临床研究之一,通过招募例慢性HFrEF患者(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以评估OM治疗对心血管结局和安全性的影响。会议讲课截图
可以看到,GALACTIC-HF试验的患者入选标准关键点包括:
年龄在18-85岁之间;
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I-IV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BNP≥pg/mL或NT-proBNP≥pg/mL(在房颤或房扑患者中,NT-proBNP≥pg/mL、BNP≥pg/mL);
患者正在按照区域临床实践指南接受心衰药物和器械治疗;
患者目前因心衰住院(住院患者)或在筛查前1年内因心衰紧急就诊或住院(门诊患者)。
而患者被排除的关键点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机械支持或静脉注射药物(最近12小时内);
收缩压(SBP)85mmHg;
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20ml/min/1.73m2;
近期ACS事件或CV程序(包括计划程序)3个月内;其他可能对参与试验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
会议讲课截图
最后经过筛选,有例患者被纳入试验进行了随机分组,其中名患者被分配接受OM治疗(起始剂量25mgPOBID,药代动力学指导剂量选择25、37.5或50mgPOBID)、名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良好,试验共持续了21.5个月。研究的主要终点是首次发生心衰事件或心血管事件的时间,以最先发生者为准。次要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KCCQ评分、首次心衰入院时间及全因死亡时间。会议讲课截图会议讲课截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参与研究患者的平均年龄66岁、有18%为亚洲人、平均收缩压为mmHg、平均LVEF为27%、53%的患者NYHA为II级。此外在基线时,有87%的患者接受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其中约20%的患者接受ARNI治疗),94%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超2.5%的患者接受SGLT-2抑制剂治疗。该来说说研究结果了,在主要复合终点方面,OM组的例患者中有例(37.0%)出现首次心衰事件或心血管原因死亡,安慰剂组例患者中有例(39.1%)出现首次心衰事件或心血管原因死亡(HR=0.92,95%CI,0.86-0.99;P=0.)。
会议讲课截图
而在主要事件终点中,OM组对于首次心衰事件治疗疗效略优于安慰剂组(HR=0.93,95%CI,0.86-1.0;P=0.06);但在心血管死亡方面,OM组有例患者(19.6%)死于心血管原因,而安慰剂组则只有例患者(19.4%)死于心血管原因(HR=1.01,95%CI,0.92-1.11;P=0.86)。
会议讲课截图由此可见,使用OM的HFrEF患者发生心衰事件的风险略小于安慰剂组,但在心血管死亡方面无差异。
会议讲课截图
而在KCCQ评分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OM治疗的住院患者24周后KCCQ评分升高了2.5(95%CI,0.54-4.46),而门诊患者的KCCQ评分反而下降了0.5,虽然使用OM治疗的住院患者KCCQ评分更高(P=0.),但由于未达到预设阈值P=0.,因此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会议讲课截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终点方面,当患者的基线LVEF28%时,使用OM治疗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改善更为明显,较安慰剂下降了16%(HR=0.84,95%CI,0.77-0.92)。由此可见,若通过LVEF对患者进行筛选,LVEF值28%的患者使用OM较LVEF值28%的患者获益更大。
会议讲课截图
最后来看安全性,从图中可以看到,OM组在包括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在内的不良事件风险方面,与安慰剂组无显著性差异。且在卒中方面,OM的发生率较安慰剂组少相对减少了32%,由此可见,使用OM还是相对安全的。JohnR.Teerlink博士最后总结:
在HFrEF患者中,OM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了主要复合结局(首次心衰事件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不良事件风险上,包括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在内,OM与安慰剂组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选择性地靶向心脏肌节的OM是一种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血管预后的新方法;
GALACTIC-HF试验的进一步分析可能显示出更大益处的亚组,例如对于LVEF较低的患者,OM发挥的改善心功能作用更大。
这两年来,心衰新药频出,对于GALACTIC-HF试验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整理:叮当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