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考前如何乘风破浪中科院心理所关梅林教授的
TUhjnbcbe - 2020/12/30 15:32:00
中国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http://www.jk100f.com/m/

导语:

你家有参加中高考的孩子吗?

中高考,考什么?

考前出现负性情绪怎么办?

失眠怎么办?

考中分心怎么办?

如何构建考前积极心态?

······

告诉你,请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关梅林教授的

这篇讲座实录,满满的干货

您一定会非常受启发!

以下为讲座实录,约2万多字,文章较长,坚持读到最后,无论你家是否有考生,你都会在文章中获得一个对人生特别有用的礼物。

开讲前言

关梅林

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考前的积极心态建设,以及一些考场问题的应对策略。

今天是端午放假期间,先祝大家端午安康,同时我特别希望,要参加考试的孩子们能来听一听。原因在于,听完讲座,立刻就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战斗力。那当然了,如果我们孩子们可能正在准备考试呢,建议家长们来听一听也是非常好的,因为在考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家长,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来存在并贯穿全程。所以,那我们家长能够怎么样去帮助孩子来建设积极的心态,以及当出现一些情况时,应该怎么去应对?从而给予孩子更好的支持,让孩子更好地去参加考试。同时,也非常欢迎老师们来听本次讲座,可以从整个班级的这样的一个视觉,来把这些重要的资讯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我希望,我们一起相聚于屏幕前,希望通过心理学基础知识和资讯的传播,能够真切帮助到我们每个考生以及每个家庭。同时更希望也能使大家能够考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认识中高考

中高考,考什么?这个大家可能比我更了解,因为大家在亲历其中啊!我们知道,它肯定要考学科知识,包括这个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以及一些知识网络。那当然了,因为考试呢,可能很多题是我们之前没有考过的原题,或没有这个训练过的原题,那它需要我们运用这门学科的能力、思维的能力、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去把这个考场上的一些问题,凭借我们的这种知识储备把它能够解决掉。所以呢,中高考也是考察能力。但其实呢,可能大家没有仔细地思考过下面接下所说的考核:凡是重大的考试,尤其是中高考,很重要的一个考核目标就是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个心理素质呢,它是隐藏在我们的考试背后,而不是说专门辟出一块儿分数来考核,来告诉我们你的心理素质好还是不好。心理素质的考核,不是表面能看得见,而是一股隐藏的考试。

为什么说这个隐藏的考试是考心理素质呢?首先,考试之前,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学习和准备。那么,跟学习有关的这些品质,包括我们是否有学习动机?如果我们有很强的来自内部的心理动机,我们就更能去主动地积极地克服困难,自主地去开始学习;也包括我们是否有学习策略?如果我没有很好的学习策略,我们需要在学习中进行精细的加工,有深度的加工,则使我们的学科学习能够有更多的策略,如概括、分析、迁移。最后使我们学习更加高效,更容易通过努力取得一些进步。当然还包括我们是否有很好的自控力与自制力?尤其是在疫情逆行之下,所有考生都在家备考的背景下。在以前,大家习惯是在集体的环境中,有同学的这种氛围,有老师的这种监督,那样的环境会让我们自然容易投入注意力,投放在学习中,跟大家一起形成一种学习气氛。但是,现在基本上大家在家学习,家里相对而言,像一种更放松的这种环境。然后,没有同学的这种影响,也没有老师的监督,这样对有些同学来讲,自制力就出现了一些困难,比如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的诱惑。面对考试,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可能你每天花很多时间在与它进行斗争,还不一定能够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尤其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一些弱势学科,应该怎么去面对它,怎么去解决它?比如当出现一些自我怀疑的时候,怎样能更好的自我支持,并且应该怎么样去克服当前的困难?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跟学习有关的心理品质,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肯定是跟考试有关。比如说焦虑,如果我们有很强的这种焦虑感,它会对我们大脑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也会对我们的这个自信心等等会有影响。所以如果我们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更容易把平时积累的知识,在考场中能够全部的贡献出来,就是不打折扣的贡献出来,那这样就激发出真实水平的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考试结果可能更理想。那相反呢,如果我们把这个焦虑放到比较高的位置,它会导致这些知识的运用产生偏差影响,出现低水平发挥。所以呢,有着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对考试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这种问题解决能力?在有限的时间下,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的信息支持能否帮助自己创造性地把它解决。因此,这几个方面(学习动机,自制力与韧性,心理健康,问题解决能力),这些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品质,都会对我们的考试产生影响。

备注:中考和高考是一种竞争的选拔性考试,我们都需要努力的去能够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来获得更好的一个升学机会,所以,在这种竞争下呢,就是一种压力。压力下呢,我们可能出现注意力很难集中,心情无法放松,有些人在压力下能够相对专注的去解决问题,有的人甚至在压力下,能够进行超水平发挥啊,那他可能比平时更专注,思维比平时更发散,比平时更有韧性。结果,反而能够把平时可能没有信心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压力之下,能够进行创造性创新的解决。这些发生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我们对待这个高考中高考,知道它是考这个心理活动以及这些学习品质如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父母的支持,对于帮助孩子投入学习,解决考生的困难,会起着重要意义。中高考隐性的考察,对心理方面素质的考核这些内容,大家都应该做好中高考的心理备考,这点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之前这方面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没有关系,现在准备,也是来得及。

动机与成就的相互关系

左上图1:一个蓝色的马路牙子,在这样的宽度上让孩子上面走,如果孩子在上面走一段路,我们觉得有困难吗?可能对孩子或大人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可以轻松坦然地走完。

左下图2:把同样宽度的这个马路牙子升到这种平衡木上的高度,那你觉得这个对你会有什么影响吗?可能你会认为,这个有点影响了,因为我们得比刚才更专注了,刚才可能漫不经心地能走过,然而这个需要得更专注了。结果,当我们需要安全走过平衡木时,我得努力的好好的保持身体平衡,否则就容易掉下去。看得出,这个比刚才的难度大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解决的,而且还能更好地调动了你的注意力,结果发挥出色。

右图3:如果把刚才的平衡木升到十米高,会怎么样啊?这个是我及多个心理专家一起参加的心理实战训练。(关老师)我能顺利走过,但是我观察到跟我一块儿训练的几个男士啊,站在那里去做了一些思考,之后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就是原路退回了。那为什么呢?就是这个为什么不能走呢?马路牙子和这个平衡木都可以走,为什么升到高处就走不了呢?很简单,因为升到高处之后,你的内心这个宽度没有变,但是你的内心的恐惧增加了。从这个视觉看起来,高度就比较高,恐惧万一没有走好,可能有坠落的风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本有能力就受到这个心理活动的抑制。因为害怕恐惧,就没有办法专注地进行,甚至觉得紧张,肌肉也会变得紧张,腿可能也变得哆嗦,万一走起来,还真有可能走走就掉下来啊。因而,这几个男士心理专家并不是不具备走这个平衡木的能力,只是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我想,平衡木再升高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关键之处是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是可以胜任的;我们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而且还有安全绳的保护。那生命问题就不存在问题了。如果我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不是什么问题,即使再大的挑战,我们也能够去的条件都能克服。所以,千万不要自己吓着自己,不要把自己置身于这么恐惧的情境中啊,导致自己的原有的能力都无法很好地发挥出来。

不同心态解决高难度问题

案例一:美国射击王子----马修埃姆斯连续败于两届奥运会。

在赛事中,他本来都是在领先,且处于非常明显的领先优势,结果第一届奥运会的决赛最后一环是打在别人靶上;第二次奥运会决赛最后一环打出一个四点儿四环的超业余水平。其实他的专业能力是非常好的,领先于其他对手的,只要他最后这一环发挥稳定,他就可以拿到这两枚宝贵的金牌,但是他太想要这个金牌了,动机太强了,在心理学角度分析,动机强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变化,产生焦虑感,认知变得比较狭窄,动作肌肉可能会紧张,动作可能会变形,最后影响你的真实发挥。因此,我们说太强的动机,其实是影响我们的这种真实的水平发挥的。

案例二:数学王子高斯一个晚上破解两千多年的数学难题。

高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数学老师每次会给他布置两道题。通常这两道题,他一般来说都是做一两个小时就能把它解决掉的,能够完成。然而有一天,高斯发现老师不仅给他布置了两道题,还有一道附加题,用一个小纸条写着一道题。高斯单纯把它理解为这是老师给他布置的作业题目。但是这道题真是非常难,题目是: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那既然是作业题,他相信自己就应该能够把它解答出来,他相信老师布置给他是适合他水平难度的作业题。就是抱着这个心态,一点一点的努力和不放弃,最终很有责任感完成这个作业。做完作业已是天亮的时候,他把作业拿到老师面前,老师十分震惊,反复地问他:“这是你完成的吗?”高斯回答说:“是啊,这不是你给我留的作业吗?”最后老师既欣慰又特别地感慨:”你知道吗?你的理解这道题是一道多年的历史难题,有好多著名大数学家都没解决呢。我把这道题每天都放在书桌上,却没想到不小心加到你的本子里了,然而更没想到,你一晚上就把它解决了。你真的太厉害了!“

多年之后,每当高斯回忆当年情景,他总还在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晚上解决它。”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知道这是一个年多年的思想,这个标签”历史难题”会让他会背上很重的包袱,当做题的时候,他可能会有自我怀疑,我行吗?你看我老师都不行,谁都不行,我怎么能行呢~~当一旦出现这些负荷思考信息,就会占据他自身的认知资源,最后很有可能他没有这样自信心解决这样难度巨大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专注于当下,就能够全力以赴,没有任何的分心,也没有任何的自我怀疑,困难就迎刃而解。

案例结论:过强的成绩动机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

心理学关于这个动机和效率,有个定律叫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当任务特别难的情况下,动机越低。当任务特别简单的话,动机高,效率高。那如果中等的难度的任务,动机和效率就会保持平稳且上进。

其实,中高考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都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选拔性考试,不可能题目都特别简单让我们随手一答,就能够把它回答出来了。真正的高考出题中,总会有一些基础题,有一些具有挑战难度的题,一些拔高题,这样的难度系数不同的配置才能把大家学习掌握的程度区分出来。因此成绩可能因人而异。那么,如果我们把中高考定义为中高难度的工作啊,那需要我们什么?需要我们有相对更低一点的动机,然后呢。这个让大脑更好地更专注地,更放松地去把全部精力,全力以赴地用于问题解决啊,就能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事实上,大家的动机怎么样呢?事实上可能我们考生做的恰恰是相反的事情啊,可能很多老师或家长会对考生说:

好好考,若果考不好,你将来就会怎么样~~

当考生不断听到家长或老师这样警醒自己的时候,可能其实我们自己也相信了:

“哎呀天哪,如果我考不好,那我的人生就完蛋了。”

甚至真的有学生认为自己任意考都考不完,怎么考都考不好。这个现象是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把动机调整成为一个真正的适合高考的这样一个动机水平。

因此,关老师在此特别提出建议:

调整考试动机!带着一颗平常心参加高考!中高考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希望大家不要带着一颗极端的心情去考试,只需带着一颗平常心参加中考就可以了!

平常心是什么呢?积极的状态是什么呢?是一种积极的、放松的、有点小兴奋和跃跃欲试的状态。想一想,我们考完试之后,就等于取得这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或圆满结束了。想一想,考完后,我们还可以有一个短期休息,然后又即将进入到人生一个新的阶段,去尝试新的人生。当我们这样想一想,是不是挺兴奋的?有点小兴奋呢?想一想我们这么多年苦读,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去努力地呈现一下自己,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当拥有这样状态,想法,表现,就是我想说的一种积极的状态。

因而,我特别强调把高考当作一次总复习后的练习考试就可以了!我们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如此帮助考生去告诉自己,认真考试即可,结果顺其自然。无论什么考试,都需要认真,需要努力去应对。我们做事情需要认真和努力!不是因为这个事儿重要,我们才认真;如果事儿不重要,我们就不需认真。认真和努力是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做事情的一贯准则,所以呢,只需在这个高考过程中,你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地完成就可以啦!

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

如何从认知层面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说中考高考就是很重要,怎么可能当作一次平常考试呢?怎么可能带着一颗平常心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人很难用一颗放松的心去参加中高考。

首先,应该理性、客观看待中高考的意义。关老师做很多学生指导工作,也包括职场中人的干预工作,也很了解未来在职场中人们对人才需要是什么。目前并不是安抚大家,而是事实上、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怎么看待中高考的意义。首先,很多同学希望中高考能考特别好,进入心仪学校。但是,不是说考到心仪的学校,就进了保险箱。考到好的学校,但是学校里比较缺乏自信心,出现一些心理困扰,不是很努力,甚至出现分心,也不能决定未来下次升学中非常有优势。相反,进入的学校并没有另外学校那么好,但是在学校相对来讲,比较又优势,有自信心,有自信就努力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好的学校资源不是学习优异的唯一决定因素。

尤其现在,社会上网络资源也非常丰富,课外辅导的师资资源也非常丰富,因而真正能影响我们能不能具有好的学习成绩,更主要是我们是否有学习动力,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享受学习,是不是擅长思考、反思、总结学习策略,不断训练等等。所以,不是说考高分数到了学校就进入了保险箱。不用觉得极端到没有好学校,没有理想的学校,就学不好了,这是借口。

从考试来讲,好的未来也不是由一次考试决定,是人的一生长期不懈奋斗的结果。比如说,很多人考试期间在老师、家长的压力下、监督下有了好的成绩,但是没有自主管理能力。所以,将来到未来的大学或职场中,不太会选择继续坚持学习。所以说考好的学校,不是说就有好的未来。因而也没有必要把每一次考试结果看到那么绝对、那么重要。

有些家庭、有些家人说我的孩子在学习上没有太多竞争优势,感觉学习上真的有点吃力,成绩不是那么理想,那将来就完了。是这样吗?不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业上略有吃力,不伤害他的自信心,自信心没有被打击,我们可以帮助他去挖掘个人擅长的领域,可能在数理逻辑方面不是很有优势,但是他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说服方面、艺术方面、创新方面等有优势,这些非学业指标也能帮助他以后在社会上创造价值,给社会带来贡献。一个人价值也不是完全由学习成绩一个指标定义的。如果我们自己学习不是特别优秀,也不要妄自菲薄,找我们擅长的领域,当然努力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不是说要放弃学习。家长也不要因为学习怎么样,对孩子失望,给孩子非常多的负面评价。要客观的看待一个人的未来,不是由学习成绩来决定,没有创造力对一个人职场的贡献影响最大,如何保护一个孩子创造力、创新能力我们要思考。

还有很多人理性、客观看到中高考的意义,害怕中高考失误。在我看来,这个失误怎么定义,如果说时间紧张,情绪比较紧张,对问题出现理解的偏差导致不能准确的回答,这不能叫做失误。这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准备是不充分的。如果准备很充分、心理平静、很放松、理解方面能够抓住题目要点,可能不会出现失误。没有严格意义上失误,还是需要在未来在某些方面增强训练,提高能力,更有可能去稳定发挥出水平。因此没有什么失误了,不用有极端心情,我一定要努力考,一定要使劲考,考不好我就完了,不是。考的好与不好,我们都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去成长,去收获。这就是为什么要保持平常心,就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考试,认真对待就可以了。

制定合适的的考试和人生目标

首先,我们研究发现,有些同学在考场中行为,非常注重去观察别的考生的行为,会因为别的考生行为给自己带来一定影响。比如说人家翻卷子了,他就会很紧张,别的答的那么快呢,他怎么什么都会呢。实际上人家翻卷子,可能看看题目类型,心理做一些准备。或者说人家策略不同,有的人是先做后面题,再做前面的题,或有的人遇到难的题,先把它放一放,先选择做那些特别有把握的题。因此,大家策略不同,别人翻卷子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因而我们在参加考试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和别人比较上。这种比较没有太多的意义。大家天赋不同,早期开发不同,家庭支持不同,后来各种占有资源不同,这种不同导致我们现在学业水平是由差异的,但是这个差异是暂时的,未来想去减小差异,可以通过努力去奋斗的,所以当下没有必要和别人盲目进行比较。

设置我们的考试目标,要在最近发展区内设置目标。什么是最近发展区?看下面一张图,我们现有的水平是底下水平,现有发展水平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够到的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是我们通过努力、未来可以激发出潜力的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是最近发展区,就是设置的目标,我们可以蹦一蹦、跳一跳就可以够到的水平,而不是说我们蹦一蹦、跳一跳也绝对够不到的水平,那我们就会绝望。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置于绝望。先设置目标,是我们蹦一蹦、跳一跳可以够到的水平,然后拥有这个水平之后,相应的有个这个能力,有能力之后下次我们再设置更高级的目标,因此我们成长不是一口吃一个胖子,也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允许一个人踏踏实实的、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所以能够允许自己分阶段的成长和发展。

而且从终生发展角度来讲,现在努力也不晚。我经常干预中考和高考的孩子,有些孩子有点自暴自弃的想法,我之前都没有努力,好几年都没有努力了,所以说我现在努力有什么意义呢?现在努力有意义,现在努力可以使我们对未来发展过程中重新开始,去追赶一直在踏踏实实努力的人,把失去的时光弥补回来,所以现在努力,我们是终生发展的,未来的人生路还很大,所以每一刻开始思考、重新努力都晚。因此通过中考和高考,能够觉察到自己过去逝去时光非常后悔,特别遗憾,把这种遗憾记住,在未来生活中努力去行动,去消除遗憾。

设置适合自己的、合理的目标、循序渐进前进。同时,设置目标的时候,大家很多人觉得中高考要超过谁,设置竞争的目标,其实大家中高考应该设置过程目标。很多人都想说我们怎么能够考到分,这是一个结果目标。其实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能够把每科、已掌握的知识能够呈现出来,还有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怎么能够解决掉。因此怎么能够在过程中把问题处理好,解决好,因此高考的时候不能盯着结果,语文考多少分,数学考多少分,因为每年高考难度是不同的。所以难度的不同,可能去年的分是高分,今年分就不是那么高的分数了,所以盯着分数,无法判断分数在今年高考的意义,这是要靠大数据来判断的。所以分数既然没有那么有意义,那么目光就不能盯在考场上算,我能考多少分,考场上全力以赴的想这个问题是不是会,把它解决了,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所以在考试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超越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问题解决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比较上。看到别人考完后,脸比较高兴,你也觉得特别焦虑,是不是考的比我好。有的人心情比较积极乐观的,考完了就高兴,所以和考的好不好没有什么关系,因此每天都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前如何乘风破浪中科院心理所关梅林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