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分级方法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最广。
I级: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一般活动量时即可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方可缓解。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会引起不适,休息时亦有心衰的症状,稍有体力活动后症状即加重。如无需静脉给药,可在室内或床边活动为Ⅳa级,不能下床并需静脉给药支持者为Ⅳb级。
02根据客观检查结果分级客观检查结果包括: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脏彩超,放射学显像等。
A期(前心衰阶段):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症状体征,但有发生心衰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
B期(前临床心衰阶段):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如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但从无心衰症状体征。
C期(临床心衰阶段):已有结构性心脏病,且目前或既往有心衰症状体征。
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因心衰反复住院阶段)需要特殊干预。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