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现代脑科学已经非常发达,人人都知道脑主神志,可是中医还讲“心主神志”,为什么不改为“脑主神志”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中文“心”字的原本含义。
??这张图的第一行是《说文解字》中的心字,第二行是《六书通》中的心字,第三行是《金文编》中的心字。都是象形字,是古代人类在吃动物的时候,看到动物胸腔中有一个和血脉相连的实体器官,于是就画了这样一个象形字,变成楷体以后,就成了“心”字,这就是中医所说“心主血脉”的由来。
可是这个字为什么读xin,而不读其它的音?东汉刘熙的《释名》说:“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也。”是说,“心”和“纤”在古代读音是一样的。同音相谐,从音求义,之所以读xin,是把具有认识外界极其纤细微妙事物的功能,用xin这个音来表达。在中医学里,就叫“心主神志”。也就是说,可以认识外界事物的,有情感情绪反应的,有思维意识、学习理解、记忆功能的,就叫“xin”。
可见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所赋予它的原本含义就包括了两个层面,一是用字形来表示的,主管血液循环的解剖器官。二是用读音“xin”来表示的,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的功能单位。今天可以说具有这个功能单位的是脑,但在古代这个功能单位叫“xin”。
为什么会将象形的“心”字和读音“xin”联系、合并起来?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类在古代都是用眼耳鼻舌身意等人体自身的感官来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当人的情绪发生剧烈波动的时候,大脑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而立即能感觉到的是心率发生了变化。于是就有了“心花怒放”、“怒从心头起”、“心烦郁闷”这样的话。自然也就将象形的“心”字和读音“xin”联系、合并起来了。不仅中国古代是这样,世界各个民族在古代都是这样。
全世界的人都用心形的项链坠来表达爱情,从未见到任何一个国家制造过大脑模样的项链坠。丘比特的箭射中的是心而不是大脑。如果有个商店在情人节销售巧克力和玫瑰花的时候,外包装上印的是一个个大脑,人们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中医对于脑病,比如躁狂症的躁狂发作,中医可以辨证为痰热扰心,用清心化痰的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对高热昏迷的病人,中医用清心醒神的方法来治疗,就会有效果。如果把清心化痰换成清脑化痰、清心醒神换成清脑醒神,这就糟了,因为中医世世代代知道什么是清心药,不知道什么是清脑药。可见中医是一个具有独立体系的学科,它的词汇有它本身的含义,我们不能用现代词汇的意思随意更换。
心主神志的观念,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影响到了中医学。如果把孟子说的“心之官则思”,改成脑之官则思,把汉语中的心地善良、狼心狗肺、全心全意、忠心耿耿、赤胆忠心,改成脑地善良、狼脑狗肺、全脑全意、忠脑耿耿、赤胆忠脑,行不行?显然不行!??????(-05-2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