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运动康复患者在进行运动中应监测心电图及血压,并给予必要的专业指导。一般而言,低危患者运动康复时无需医学监护,中危患者可间断医学监护,高危患者需严格连续医学监护。那么什么样的运动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怎样运动才能有效果呢?以下我们为您答疑解惑:
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
(1)运动时感觉胸痛(有放射至臂部、耳部、颌部、背部的疼痛)、呼吸困难、头晕、过度劳累、气短、出汗过多、恶心呕吐;
(2)运动时血压升高>/mmHg,收缩压升高超过30mmHg或下降10mmHg以上;
(3)(专业指导时)运动时心电图监测ST段下移≥0.1mV或上升≥0.2mV;
(4)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停止运动后上述症状仍持续,特别是停止运动5-6min后,心率仍增加,应进一步观察和处理。如果感觉到有任何关节或肌肉不寻常疼痛,可能存在骨骼、肌肉的损伤,也应立即停止运动。
经典运动康复程序3个步骤:
第一步: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5-15min,以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
第二步:训练阶段,包含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30-60min。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阻抗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是补充。
(1)有氧运动:
常用的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每次运动时间20-40min。建议从20min开始,根据患者运动能力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3-5次/周;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50%-80%,通常采用心率和最大摄氧量评估运动强度。
(2)阻抗运动:
冠心病的阻抗运动形式多为循环阻抗力量训练,即一系列中等负荷、持续、缓慢、大肌群、多次重复的阻抗力量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利用自身体质量(如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其中弹力带具有易于携带、不受场地及天气影响、能模仿日常动作等优点,特别适合基层应用。应注意训练前必须有5-10min的有氧运动。
(3)柔韧性运动:
使骨骼肌达到最佳功能状态,需患者的关节活动维持在应有范围内,保持躯干上部和下部、颈部和臀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尤其重要。训练原则应以缓慢、可控制方式进行,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训练方法为每一部位拉伸时间6-15s,逐渐增加到30s,如可耐受可增加到90s。期间正常呼吸,强度为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觉疼痛,每个动作重复3-5次,总时间10min左右,每周3-5次。
第三步:放松运动,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到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放松方式可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持续5-10min,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通过院内、院外系统的心脏康复锻炼有效的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治疗。
?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