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康复治疗能够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冠心病患者无事件生存率。但目前心脏康复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脏康复的运动强度及治疗方案尚在探索中。本研究旨在探讨PCI术后1个月内居家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摄氧量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年9—12月在医院行PCI术后1个月随访的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术后1个月内是否进行规律运动康复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②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慢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PCI术后。排除标准:①中度或重度心脏瓣膜病;②未受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③严重感染、血液病、急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肺梗死、胸主动脉夹层、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动过缓;④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者。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
出院前进行改善生活方式教育(戒烟[3]、限酒、改善不合理膳食结构、减重、减少久坐少动的生活习惯和进行针对性的精神心理因素干预[4]等)和对PCI术后康复运动的安全性的认知。规范用药:根据最新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用药指南和患者病情指导用药。
1.2.2运动处方制定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指导进行家庭运动康复患者出院时制定运动处方:①运动方式:步行;②运动强度:步行至微汗并维持微汗状态。②运动频率:有氧运动至少3次/周,推荐5-7次/周,运动间隔天数不应大于3天。③运动方法:a热身运动,慢走5min;b康复运动,起始时间5min,每周增加5min,若增加时出现不适症状,则第2天减少2min;c整理运动:步行逐渐减速,约5min。④注意事项:如有胸痛,胸闷、气急,心慌等不适,请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1.2.3进行回顾性研究
患者术后1个月来院随访时,通过对其是否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治疗,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CPET作为一种客观、定量、无创的手段,同时检测心肺、骨骼肌功能状态。对两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1.3观察指标
心肺运动试验:主要检测无氧阈时摄氧量(AT-VO2),指有氧代谢尚未需要无氧代谢补充供能时的最大摄氧量值,主要反映患者从有氧代谢进入无氧代谢界点的最大摄氧能力,同时检测到患者无氧阈时运动负荷量。而峰值摄氧量(Peak-VO2)为运动过程中出现摄氧量的最高值。心功能指标:本研究结果采用国际通用的Weber心功能分级标准,根据心肺运动试验峰值和无氧阈时的VO2/kg的不同程度进行对心功能的A-D分级;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与目前较常用的NYHA分级相比,该分级方法能更客观地、量化地评价心功能水平。Weber分级见表1。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分析,文中所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室射血分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PCI干预血管数目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运动耐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摄氧量结果表明康复组患者AT-VO2、Peak-VO2改善明显。见表3。
2.3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表明康复运动与心功能改善相关。见表4。
三、讨论
研究显示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早期应进行运动治疗,可以改善心功能并增强肌肉能力、减少血栓形成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居家早期进行安全且有效的运动指导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但方法尚在探索中。
本研究入组的患者在出院后早期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并且严格遵循简易运动处方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的病人通过早期康复运动,AT-VO2、peak-VO2等提升显著。VO2反映心肌细胞进行运动做功时机体氧的利用能力。这说明了早期心脏康复有效地促进了患者运动耐量的提升和心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健康人运动强度指标仅以年龄作为参考因素计算靶心率,由于制定方案时没有对疾病状态因素的考虑,所以该靶心率对于PCI术后患者是不适用的,由于心脏支架术后心肌细胞大量丧失,失去原有代偿能力,需要更精确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必须找到适合术后病人的运动强度标准。研究指出间歇高强度训练可能给心血管病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但更高强度则意味着患者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面临着更高风险,可能产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为了更准确安全地让患者居家掌握运动的强度,采用微汗(以保证在有氧状态下)即患者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标准。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线粒体主要产生CO2和H2O,产生的H2O一部分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当人运动至刚刚出汗时,说明此时心肌细胞处于有氧呼吸状态。
早期运动康复对心肺运动试验测试指标的改善,可能的机制主要是:①运动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状态,改善心功能;②运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状态,既能开放部分毛细血管床,又能通过长期作用建立新生毛细血管床,从而建立侧支循环并改善内皮功能;③通过运动协调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调节,减少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④运动还可以增加骨骼肌容积并增加肺功能。
综上所述,支架植入术后出院患者居家运动康复治疗,以微汗作为判断运动强度的标准,运动时间循序渐进,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整理以确保运动方式的科学性。简便易行的运动治疗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李德林吴伶俐曾红毛毳颖李佳彧
作者单位:医院心内科
来源:中国实验诊断学年5月第25卷第5期
1.早晨和傍晚有氧运动锻炼对高血压患者心率恢复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
2.弹力带抗阻运动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运动能力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3.JACC:长时工作可能增加再发心梗可能
4.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训练的趋势和预测因素分析
欢迎投稿
心脏康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