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向哥彭勇
有朋友介绍说有个人值得一写,我问什么人?答,一个做电商的石牛冲里妹几,仅用几年时间就把原本无人问津的双峰土货做成了电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县城玉盘小区一家商铺,我们找到了这个石牛妹几,店子的老板陈灵英。她正在整理货架上的商品。同行的朋友叫她暂时停下手中的活,跟我们聊聊创业的经历。聊了不到二十分钟,陈灵英就接到邮*快递上门收货的电话,不一会快递车到了,她立即组织店里员工装货。她说这是发给各地客户的土特产,都是通过电商平台预订的。
装完货,陈灵英操着一口地道的荷叶话又与我们聊了起来。我两年前写村事,曾经到过石牛古云村,因为旧时有一个古云庙而得名。古云村在民国时期属荷叶,与现在的荷叶只相隔一座山脊,所以古云村的人都讲荷叶话。上世纪80年代,陈灵英出生在石牛古云村,从小患过一场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病根,至今走不了远路。但由于家境贫寒,仍然从小就要分担家里的负担,从小学到初中,她每天来回要走20里山路。中午带饭在学校吃,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早晨上学前和下午放学后还要砍柴、放牛、打猪草。贫困的家庭条件,艰难的学生时代,炼成了陈灵英吃苦耐劳的精神。初中毕业后陈灵英考上了甘肃的一所中专学园林,第一次出远门去了大西北,毕业后分在当地的县里的农场。农场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从小就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陈灵英感到前途渺茫,不久她就辞了职,先后去了昆明和广州,先是打工,后来自己又做起了生意。年春节,陈灵英回家过年,去山那边荷叶大娘家拜年,临走时大娘打发她一些干萝卜条等当地土菜。看到这些还是小时候吃过的土菜,陈灵英兴奋地说好多年没有吃过了。大娘却说,家里没有人吃,做得多了,还扔了不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灵英想,在外面这么多年,最不习惯的就是饮食,吃不到地道的家乡味道,这些土菜,对在外地的双峰人来说,就是家乡的味道,就是小时候妈妈的味道。于是,她立马收购家乡的各种土特产,把销售家乡土特产扩大到自己的经商范围,想不到效果很好,特别是深受在外双峰老乡的欢迎。年,陈灵英参加了广州双峰商会举行的年会,其中的双峰农产品调研座谈会上,见到了专程来参会指导的双峰县常务副县长邹学耀,陈灵英向邹县长汇报了自己销售双峰特产的经过,邹县长当即表示支持,说双峰的土特产物美价廉,目前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大有开发前景,希望她回家乡发展。在邹县长的鼓励下,陈灵英当年就回到了家乡,在县城玉盘小区租了间门店,注册了“灵妹几”土特产商标,成立了“双峰飞腾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石牛的干笋、腊肉、豆皮,荷叶的干萝卜条、坛子菜,青树坪的淮山,花门锁石的豆豉,永丰的辣酱、豆腐干,杏子的火焙鱼……都是她销售的对象。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她还先后到双峰创客学校和长沙学习电商,把双峰的这些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各地。年开始,在县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的支持下,陈灵英又到全县10多个乡镇,轮流对多个就业对象进行了电商培训,现在有多人从事电商产业,开实体店的有10多人。谈话间,陈灵英又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说今天天气好,去沙塘把辣酱运回来。原来,沙塘梓田村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去年晒了近斤辣酱,还有一半没有销出去。半个月前听说后,陈灵英答应全部收购。不一会,她的同学从附近一家广告公司借了一辆皮卡车,我们一行几人一起驱车前往沙塘。老人早已将辣酱用大大小小的不锈钢桶、盆,或坛子装好,陈灵英看过货后,一一过枰装车,一共多斤。老人见这么多辣酱一个受主就拿走了,非常高兴,为了表示感谢,还拿出了家酿米酒、水煮土鸡蛋、花生瓜子招待我们。老人儿女都在外面,她一个人在家种了三四亩辣椒,喂了上只鸡,把买不完的红辣椒晒成了辣酱。目前,“灵妹几”土特产采取电商与实体店相结合的模式,已经成为双峰电商产业的一个小有名气的品牌。灵妹几说,因为土特产大多数都是家庭主妇手工少量做的家用货,零零碎碎,产量少价格低,利润不到10%,薄利多销。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陈灵英一般都是自己上门收购,费时费力。她说,虽然辛苦,利润也低,但是,能看到双峰味道能被这么多人认可,看到无数乡村大娘大婶能把以前除了只能送人,甚至扔掉的手工土菜变成商品后开心的笑容,就感觉有了成就感,也值得了。(部分配图由陈灵英提供)主编龚向阳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