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鹏鹏
责编|了了
往期回顾
实务救心丸01
疫情押题和模板
实务救心丸02
“两会”押题和模板
实务救心丸03灾难突发事件押题与模板
实务救心丸04
“晚会”押题与模板
教育类话题几乎是每年的真题必考项,例如全年陕西师范大学()考察了本科教育改革话题;兰州大学()考察了乡村教育话题;河海大学()考察了“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和河南教师打学生话题。
在《考新闻实务押题手册》中,我们也梳理全年十余条热点教育新闻,本期实务押题系列,就以考察指数五颗星的“疫情期间网课乱象”来进行讲解。
除了教育话题本身自带的热度之外,疫情期间网课乱象话题的考察热度还来源于两个层面:
首先“与疫情相关”,新冠疫情是今年所有考试的逃不开的一个话题,“网课”话题就是由疫情期间在家隔离而引起的,因此可以作为一个即涉及疫情又不直接考察的点进行出题;
其次,设计技术发展的话题,网课“洋相百出”的背后侧面反映了一些年长的老师对网络传播技术的不熟悉、不了解,体现着互联网时代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人与技术的互动,是数字时代当之无愧的“必考点”。
Q考点分析:“疫情防控期间网课乱象”会如何考?新闻实务卷的出题规律是依据材料本身的性质而定的,就“疫情防控期间网课乱象”话题,新闻评论是其最简单、最直接的考察方式。
面对有争议、引发广泛舆情的社会事件,让你选择角度写一篇新闻评论,下面我们结合具体材料来进行讲解。
A实务押题:假设你是某都市报的记者,请就下面事件写一篇采访策划,并将其改写成一篇左右的微博。对于材料所述现象你怎么看?自选角度写一篇字左右的新闻评论。(内容节选自《考新闻实务押题手册》)点击文字即可了解详情
材料:
2月10是网课首日,多地开启在线上课模式,网课成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个大热点,一度上了热搜。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表达了不适应,毕竟,作为习惯了传统面对面的教育模式,突然切入网课模式,大家都在重新进入状态。
有的是一些学校、老师匆忙选择网络直播平台,因为操作不熟练,出了一些洋相,甚至有老师因为没打开话筒,对着空气讲了45分钟;有的平台带宽过载,掉线、退出问题不断;还有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不适应上网课,结果网课折腾了家长,家长们忙前忙后,换手机、装App、连麦,说好的“在家办公”变成了在线陪读。
有一线教师反馈,个别学校超前讲授,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之实;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不仅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导致新的“教育焦虑”。
押题一:微博消息改写
2月10日多地开启线上教学模式,众多家长和老师表现慌乱。有的老师因操作不熟练而出洋相,有的平台出现掉线、退出等问题,同时很多孩子因为不适应最终折腾家长忙前忙后。传统面对面教育突然转入线上,大家都在重新进入状态。
(由于材料篇幅较短,所以本题适合考察微博改写,总得来说难度不大。微博改写类题目首先格式要正确,微博专属的标题号、话题号都不能少。内容上在字之内将事情概括清楚就可以,语言表达上尽量轻松活泼一定,更符合互联网的表达习惯。)
押题二:采访策划
关于“疫情期间网课直播乱象事件”的采访策划
一、报道主题
通过采访了解疫情期间网课直播教学的相关情况,反映当前网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建设性的提出解决措施等。
(报道主题明确,采访考虑到网课乱象的现实情况,也同时为评论等其它稿件撰写作准备)
二、采访对象
1.学校一线教师代表
2.在家上网课的学生代表
3.教育部门有关专家
4.网课平台有关负责人,如钉钉、腾讯会议等常用直播教学平台
5.在家上网课学生家长
(采访对象考虑全面,既有学校的老师、同学,又有学生家长、教育部门学者,同时网课直播的工具提供方也要写到)
三、采访方式
电话采访、网络视频采访等
(采访方式这里需要注意,因为事件发生在疫情期间,所以不适合用面对面采访,主要采访方式以网络、电话为主)
四、问题设置
(1)对一线教师代表的采访
1.学校通知在家上网课有多长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不适应?
2.直播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如何,教学质量怎么样?
3.您认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对学生代表的采访
1.在家上网课这段时间学习成果如何?有什么不适应吗?
2.你觉得老师直播讲的如何?在上网课过成中有没有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3.关于直播教学,你对老师们什么好的建议?
(3)教育部门有关专家
1.关于直播教学的安排,教育部门是如何考虑的?
2.网上所反映的网课乱象问题确实存在吗?我们打算如何解决?
3.面对大家关心的疫情期间教学问题,有什么更好的对策?
(4)网课平台负责人
1.疫情发生以来,越来越的教学工作被推到线上,对平台来说,有什么难处吗?
2.作为直播平台,将如何更好的提供线上教学环境和保障?
(5)学生家长
1.您是如何看待线上教学的?
2.您觉得线上学习对您的孩子来说效果如何?有何困难吗?
3.将来如果大范围的推广线上教学,您会支持吗?如果不支持,有何顾虑?
(问题设置是采访策划考察的重点,在问问题时,既要有开放性问题,也要有闭合性问题,敏感问题要尽量穿插到中间,考虑到受访对象是否能够回答)
五、相关准备
搜集采访资料、熟悉采访对象、进行物质准备,如采访工具:记事本、笔、手提电脑、充电设备等。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准备比较简单,大家言之成理即可)
鹏鹏说:从押题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考察采访策划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也不能排除。总得来说,答题难度不大,大家只要掌握采访策划的一般性模版,往里面套就可以的。
主要结构就是报道主题、采访对象、采访方式、采访时间、问题设置、相关准备。
因为这则材料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时间线索,所以采访时间可以不写。不过要注意,事件发生在疫情期间,各地还在封锁之中,所以采访方式不能用面对面采访。
在问题设置上,应该话题本身的严肃性偏弱,更多的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采访,问题上可以轻松活泼一点。
押题三:新闻评论
参考答案:角度一
莫把“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念歪
(标题不仅贴材料“停课不停学”,不要把好经念歪,清晰明确的表达了批判的观点,“好经念歪”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艺术性,既有事实又有观点,表达流畅。)
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之实,不仅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导致新的焦虑,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背离了假期定位和*策初衷。
(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接亮明观点。语言表达简练,观点有层次深度。)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以及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纷纷响应,一些学校陆续开展网上教学,多家在线教育机构上线免费课程。
(第二段紧接着补充概括新闻事实,与材料相联系,前部分依旧是新闻事件+总论点的标准写法。)
“停课不停学”对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但也要防止落实和执行过程中的异化和走偏。有一线教师反馈,个别学校超前讲授,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之实;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不仅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导致新的“教育焦虑”,也让“停课不停学”的内涵被曲解,背离了假期定位和*策初衷。
(第三段再次强调主论点,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首先肯定“停课不停学”的*策,再批评落实过程中的不当做法,用实际的案例来进一步阐释,不当做法有哪些,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同时观点进一步深入,从额外负担,到教育焦虑。)如今,部分省份已将开学时间延迟至3月1日之后,面对延长的假期,尽快明确“停课不停学”的科学内涵,杜绝乱象,确保“停课不停学”好经不被念歪,已成当务之急。
(过渡段,从分析问题过渡到解决问题,丰富文章层次。)
首先,要严格遵守假期规定,确保假期属性。严格意义来讲,只要各地没有宣布正式开学,就仍处于假期当中,相关教学安排,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安排就需符合假期定位。个别学校把疫情期间看成“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原有寒假作业基础上布置新的在线学习内容,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大量学习在线教育机构提供的免费学科类课程,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额外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前发生的小学生“组团”给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工具打“1星差评”,留言“还我假期”就不难理解了。
(接下来三段为解决问题部分,首先从规则层面,分析学校要严格遵守假期规定,从最基本的教学安排上保证学生假期。)
其次,要明确“不停学”究竟该“学”什么。因为疫情,这个假期承载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在寒假和延期开学阶段,广大教师、机构应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倡导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
(论证层层深入,从时间上保障假期到从质量上改善假期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然,也要避免“停课不停学”形式化、简单化。有基层老师反映,个别学校要求老师在假期中每天给学生在线布置任务、监督学习,还有个别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无论适合与否、擅长于否,这都有过犹不及之嫌。“停课不停学”需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部署,何时开始网上学习、甄选怎样的网络课程内容、如何进行优质资源整合、推送,对相关技术平台与系统进行遴选,都需要教育部门科学设计、严谨推进。
(最后再次回归主论点,针对“停课不停学”的行为,从细节上指出具体该如何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提出建设性意见。三段同为解决问题部分,但在论证层次上呈现递进关系,从保障学生假期时间到提升学习质量到学校具体操作,既有宏观也有微观,面面俱到。)
每临大事有静气,教育尤是如此。我们期待,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更多学校、在线教育机构、家长能保持一份静气与定力,让教育能始终沿着情怀、温度的方向稳健前行。这不仅是学生之需,也是未来之需,国家和民族之需。
(再次重申论点,深化主题,将论证主题从新闻事件上升到教育、国家与民族的高度,拔高文章层次。)
参考答案:角度二
谋定而动,网课得有精准安排
(标题之间亮明观点,以解决问题的姿态切入,谋定而动出自孙子兵法,在体现观点时使用这样的理论论据,一下子站位就高了,格局上去了。)
昨日,多地开启在线上课模式,被称为“网课首日”。网课成了社会的大热点,但也带来了一些小忙乱。
有的是一些学校、老师匆忙选择网络直播平台,因为操作不熟练,出了一些洋相,甚至有老师因为没打开话筒,对着空气讲了45分钟;有的平台带宽过载,掉线、退出问题不断;还有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不适应上网课,结果网课折腾了家长,家长们忙前忙后,换手机、装App、连麦,说好的“在家办公”变成了在线陪读。
(前两段概括新闻事实,此处对材料解读较为细致,运用排比段,描述了不同场景下的网课问题,为下文解决问题铺垫。)
学生不适应,老师备课累,家长内心很崩溃。网课表面的“手忙脚乱”背后,还是对网课要有精准定位,不宜仓促上马,更不要把网课变成全面补课、提前开学、“弯道超车”。
(紧接前文,提出主论点,评论第一部分总体体现了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新闻事实+主论点)
人民日报对此发表了评论《莫把“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念歪》,其中提到,有一线教师反馈,个别学校超前讲授,以“不停学”之名,行提前教学和假期补课之实;个别在线教育机构和平台提前上线新学期学习资源,以免费公益之名,行市场推广之实,不仅给仍处于假期中的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导致新的“教育焦虑”。
(本段引用人民日报评论,通过知名媒体的“嘴”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使文章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在内容上再次反复提及网课乱象,强调观点。)
其实,之前教育部就明确:各级教育行*部门、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各地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以上海来说,之前明确2月17日之前不得提前开学,不开学也就不存在通过网课“停课不停学”,应该把完完整整的寒假交给孩子们,不要通过开网课搞成变相提前开学,更不能搞成“提前学”。上海这方面就做到了令行禁止,至今还没有开始网课教学,相反,正对学生接受网课的设备端终、家庭网络情况,以及家中是否有家长看护等情况做全面的调研。
(引用教育部文件和上海地区的现实情况,通过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从正面论证“停课不停学”究竟该如何做,紧贴主论点精心安排。)
此外,开网课也需精准发力,分地域、分学科、分年级做出细化安排,根据孩子的反馈、家长的“吐槽”做出及时调整。
其实,没有必要让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来个网课“齐步走”,也没有必要让全科目“齐步走”。像高三毕业班面临高考的硬核任务,网课需要及时跟上,但是像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本来教学任务就不太重,在目前这个当口,网课不妨缓一缓,至少是教学层面的网课不妨缓缓。
学校不妨利用这个机会,更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利用电视等专业媒体平台传授防疫知识、卫生习惯,“打喷嚏的礼仪”也可利用这个机会补补课。
而且,网课不能照搬学校的课程表,各个学科没有必要都采取40分钟一整节课的教学模式,充分要认识到了学生的注意力阈值,特别是在一些网课视频效果不佳、板书看不清、语音较模糊的情况下,需要尽量压缩授课时间,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这四段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节入手,再次提出上网课究竟该如何精心安排,避免乱象的问题。提出在教学层面要细化安排、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网课时间安排上要灵活等,即切实的解决问题,又体现出作者对事件的思考和见解,论证内容接地气,典型的新闻思维,紧贴社会需求。)
另一方面,教授网课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