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明飞,潘文志,周达新,葛均波
近日医院葛均波院士、周达新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龄患者房间隔造瘘手术。
病史简介
患者为92岁男性。因“反复胸闷、气促10年余,加重1月”入院。诊断: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后状态,高血压病3级,肾功能不全。术前心超示:1.人工生物主动脉瓣轻度瓣周漏;2.升主动脉瘤样扩张;3.双房增大伴中度二尖瓣反流;4.中度肺动脉高压(LVEF55%,LA58mm,PASP55mmHg)。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尿量少,下肢水肿不能缓解。经多学科团队对患者个性化的综合评估后认为:患者高龄男性,合并症多,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可考虑行房间隔造瘘术,通过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减轻左心负荷,缓解心衰症状。
手术过程
1、左、右心导管检查:
术前行左、右心导管检查术测得患者肺动脉压力68/13/35mmHg,右心室压力17/0/10mmHg,左心房压力34/1/16mmHg。
2、房间隔造瘘:
术中行房间隔穿刺术,使用8.0*40mm的球囊行房间隔造口术(图1),心脏超声可见房间隔中断穿隔血流,直径约6mm(图2)。
图1选择8.0*40mm球囊进行房间隔造口术
图2心超示房间隔穿隔血流
3、术后监测
术后患者左心房压力明显下降(24/1/10mmHg),右心输出量增加,尿量较术前明显增加,心衰症状改善。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全世界的医学难题,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水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心衰患者的预后仍较差,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较高。目前心力衰竭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心房分流术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临床症状和心脏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是左心房压力升高,通过医源性心房水平分流可以减少左心房压力,增加右心输出量,从而改善心衰症状。本例患者为高龄患者,合并症多,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治疗。心房分流术对于药物效果不佳的此类患者,可以通过心房水平分流,降低左心压力负荷,增加右心输出量,从而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