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迎难而上,再战高峰厦心王焱教授团队成功
TUhjnbcbe - 2022/5/30 17:20:00
北京皮炎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9277733.html
近日,厦门医院王焱教授领衔心内、超声、麻醉、护理团队通过术前充分评估、术中通力合作,应用臻亿医疗自主研发的NeoNova?经导管二尖瓣夹合器及输送系统,顺利为一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此例患者二尖瓣严重脱垂,解剖结构复杂,TEE提示巨大脱垂,多束返流,双裂隙,厦心团队迎难而上、直面挑战,成功为患者完成微创二尖瓣瓣膜修复,目前该患者各项指标正常,二尖瓣反流显著减少,左房压力显著降低,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简介(男性,65岁)主诉:以“反复活动后气促2月,加重伴胸闷、胸痛1天”为主诉入院。主要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KillipIV级。

2、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伴重度二尖瓣反流、三尖瓣中重度反流。

3、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

4、肾功能不全。

5、低白蛋白血症。

入院测量血压68/49mmHg,HRbpm,SPO%。急诊彩超提示:二尖瓣后叶腱索断裂、脱垂并重度反流(DMR4+)。行急诊冠脉CAG提示多支病变,左主干次全闭塞,于IABP支持下行LAD-LMPCI术、LCXPTCA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另择期行RCAPCI术。术后继续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利尿、升压、改善心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因存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机械性并发症,二尖瓣重度反流,床旁胸片提示双肺渗出,仍长期卧床未能出院。王焱教授领衔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充分评估患者情况,考虑二尖瓣钳夹术是目前治疗该患者的最优选择,遂决定使用臻亿医疗NeoNova?经导管二尖瓣夹合器及输送系统对患者进行救助性治疗。心脏彩超:左房及左室扩大;左室壁整体运动不协调;二尖瓣后叶P1/P2及A1脱垂,累及前交界,脱垂宽度18.1mm,高度7.7mm,二尖瓣前叶长度17.8mm,后叶长度12.8mm,收缩期二尖瓣口偏心性反流信号EROA=0.5cm2,舒张期二尖瓣平均跨瓣压2mmHg;收缩期三尖瓣口可见少量反流,收缩肺动脉压力40mmHg。三维超声可见A1A2间隙,A2A3间隙均有明显裂隙,A2A3裂隙可见明显反流束。

术前见二尖瓣大量偏心性反流

三维超声见二尖瓣后叶巨大脱垂,瓣叶裂隙

三维超声见二尖瓣大量反流

肺静脉频谱翻转

手术过程患者仰卧位麻醉后,王焱教授团队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DSA引导下,经股静脉入路,在距二尖瓣环40mm处穿刺房间隔,建立左心房通路,应用22F可调弯导引鞘组沿导丝将导引导管送至二尖瓣左房,将第一枚夹合器顺利送达A1P1与前交界处返流最大的位置,在DSA与超声双重指引下,夹合器跨瓣,在反复评估二尖瓣垂脱范围、抓捕位置及角度后顺利捕获二尖瓣前叶后叶,在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的反复评估后,释放第一枚夹合器。

瓣上定位,第一枚夹合器顺利送至A1P1位置

第一枚夹合器跨瓣

第一枚夹合器进行瓣叶捕获

彩色多普勒评估第一枚夹合器夹合效果

第一枚夹合器释放后超声显示反流明显减小,夹合器稳定

第一枚夹合器释放后肺静脉逆流减轻

释放第一个夹合器后,可见反流束明显减少,肺静脉逆流减轻,但在二尖瓣内侧仍有明显反流束,考虑后续的二尖瓣狭窄风险,团队讨论决定在第一个夹子内侧使用一个小夹合器夹合,推送第二枚夹合器,在超声与DSA下确保两个夹合器平行后,跨瓣捕获二尖瓣前叶A2及后叶P2区域,可见2区返流束消失,但前叶23区交界裂隙被夹合器拉扯后反流束明显变大,手术进入到两难状态,若直接平行夹合2区,脱垂消失,但是会造成裂隙处新的反流束,若撤出第二个夹合器,只放置第一个夹合器,脱垂无法根治,残余返流无法接受。王焱院长团队在讨论后,决定尝试旋转第二个夹合器,使两个夹合器有轻微成角,避开前叶裂隙,在数次尝试后,找到合适角度,对2区前后叶进行夹合,脱垂完全消失,前叶裂隙处返流较术前没有增加。

第二枚夹合器定位,顺利送至第一枚夹合器内测并跨瓣

第二枚夹合器进行瓣叶捕获

第二枚夹合器捕获后超声评估夹合效果,见二尖瓣脱垂消失

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确认夹合器稳定后,释放第二枚夹合器。超声显示两枚夹合器夹合组织充分、位置稳定,二尖瓣反流4+降至1+,舒张期二尖瓣口平均跨瓣压差1mmHg,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超声显示巨大脱垂消失,前叶裂隙处反流未增大

术后二尖瓣平均压差1mmHg,无狭窄

术后超声评估反流降至1+

术后肺静脉频谱无翻转

术后,王焱教授表示,目前二尖瓣反流占据了心脏瓣膜病发病率的首位,但传统外科手术需要心脏停跳进行体外循环,创伤大,风险高,因此TEER成为近年来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新希望,但是很多病人的二尖瓣解剖结构复杂,并非单纯的A2P2返流,此类病人行TEER手术难度大,对术者的操作,经验要求比较高。本次手术就属于这种类型,但国产二尖瓣夹合器在术中表现稳定,术后极大改善了患者的心衰症状,此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将给广大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新思路,带来新福音。近年来,随着心脏瓣膜病患者数量的日益增多,厦心微创介入瓣膜手术量也逐年递增,此次王焱教授团队再度挑战高难度TEER病例,标志着厦门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领域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为广大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希望!王焱厦门医院院长香港大学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FACC、FESC、FSCAI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副组长

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高血压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管理专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迎难而上,再战高峰厦心王焱教授团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