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经常胃痛却与胃病无关这种情况不可自行
TUhjnbcbe - 2022/7/12 15:38:00

我们知道,胃位于腹部的上半部分。

所以,当发生上腹部疼痛时,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自己的胃出了点「小问题」,只要服用胃药就能缓解。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

非矣。下面这则临床案例,便是因为误把胸痛当胃痛治之,而差点延误了病情。

对于此症,连医者尚会出错,又何况平常人呢?诊断疾病真的不是这么简单。

本期,君和堂邀请到王克强主任带来详细讲解,我们继续往下看。

1

上腹部隐痛三个月,误诊为胃痛

65岁严女士,上腹部隐隐作痛三个月,之前有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三反表性非萎缩性胃炎。

但经规律服用西药胃药后,仍未能缓解,并且劳累后疼痛感加剧,欲中医治疗,前来就诊。

通过问诊了解到,患者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在发挥余热,工作较忙,饮食欠规律。

上腹部疼痛时轻时重,劳累后加剧,夜寐欠安,无泛酸,嗳气,无腹胀,无嘈杂口苦,大小便正常。

既往有高血压史,观其面色潮红,口唇偏紫,舌质淡紫,苔厚腻,脉结代。

予以听诊提示心律不齐,遂予以心超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心超提示:二,三尖瓣动脉轻度关闭不全。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室性早博次,单发次,阵室性三联律,部分成间位性,房性早博19次。(属于频发室性早搏)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故诊断为胸痹,辨证为心阳不振,痰浊气滞(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

年老之人往往胸痛与胃痛较不易辨别,如这位严女士。由于延误诊治,导致真阳亏损,心血损耗,虚实夹杂,痰浊瘀阻,亦给诊治带来了困难。

2

药证相符,疼痛、胸闷较前大好

心是主血脉的,阴血阳气不足了,少阴心主失其所养,血脉就会变得不充盈则结代,痰浊阻滞,阳气一浮动则会发为胸痛。

遂拟方炙甘草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合方,以通阳复脉,袪痰降气——

炙甘草18g

生姜6g

桂枝10g

人参片9g

生地30g

麦冬15g

火麻仁10g

红枣15g

天冬15g

酸枣仁15g

柏子仁15g

(后略)

两方均为张仲景的经典方,炙甘草汤具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能化解心律失常,心慌胸闷;

而枳实薤白桂枝汤则具有通阳散结,袪痰下气之效。

药证相符。

一周后,严女士前来复诊,诉其诸症减轻。遂加入丹参、蒲*以加强活血。

三诊时,患者感觉身体较前大好,再无胸痛、胸闷,夜寐易醒。考虑痰浊阻滞心脉致心肾不交,遂入石菖蒲,远志,以安神定志。

四诊时,夜寐好转,偶有心慌,治拟原方以守方调服。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复查)

复查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室性早博次,单发室早次,4阵室性三联律,部分成间位性,房性早博10次。

3

如何正确分辨胃痛和胸痛?

由于胃痛与胸痛的疼痛发生部位相近,都有上腹部疼痛、胀满表现,往往不易分辨。

因此,如果突发上腹部疼痛,一定要注意心脏疾病的发生。

尤其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史的中老年朋友,要特别警惕!

那胃痛,是怎样的一种痛呢?

其主要表现在左上腹、剑突下。疼痛性质可表现为隐痛、冷痛、灼痛,餐前痛、餐后痛、饿了痛等,服用胃药后能够缓解。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一般急性胃痛是有诱因的,比如饮食不节(过凉、过量、过辣、不干净等);

而慢性胃痛多有病史,并伴随烧心、反酸、饱胀、嗳气、恶心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

呈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饮食失调、精神因素有关。

那胸痛,又是怎样的一种痛呢?

其主要表现在心前区,包括闷痛、针刺痛,压迫感、紧缩感等,常因劳累、过激诱发,这就是典型的胸痛。

但临床上更多的是非典型的症状,比如表现为下颌疼,左肩或后背痛,以及上腹部痛,甚至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因此,如果你是高危人群,又没有缘由地出现上面的症状,或在劳累、激动时出现牙痛、胃痛等,都要小心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应当及时就医做好相应检查,以明确病因,以免耽误病情,延误救治。

最后,还是需要提醒大家,胸痛胸闷,可不是休息一下就能好的事情,千万别大意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如果您有相关疑问

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

请添加医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常胃痛却与胃病无关这种情况不可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