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0月29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怎么样,最近病情有没有再复发?”
10月28日,医院门诊大厅内人来人往,心脑血管专家、院长袁红在排号队伍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她的老病号,陈法根。
“挺好的,最近都没发作,多亏了您。”看到袁红,陈法根连忙走过来跟她熟络地打起了招呼。
从心衰频繁发作到如今病情稳定,在陈法根“护心”之路的背后,离不开浙江省县域医共体建设一整套的*策铺排。
医院内,患者正在有序就诊(央广网记者孙冰洁摄)
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刚迈入花甲之年的陈法根是余杭区运河镇明智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如今的他经过调养,面色红润、行动自如。与袁红初次见到他时判若两人。
时值年初,浙江省杭州市开始全面铺开县域医共体建设。医共体内统一调整分院班子成员,三家分院院长均由余杭区总院下派,且定期将专家下沉并进行远程会诊。总院14个学科26名专家定期来院坐诊,开设专家门诊及2个名医工作室,同时开设心血管内科—全科、呼吸内科—全科及肛肠科—全科3个全专联合门诊,由医共体总院专家及分院医生共同坐诊,固定排班。坐诊医生可通过签约服务医院、专家预约、大型检查预约等操作。
袁红初次听说陈法根,就是在乔司分院的坐诊过程中,通过与他的签约医生交流,了解到周边有一位心衰频繁发作的病人,袁红特地嘱咐分院医生,要格外留心,不要错过*金抢救时间。
一次,陈法根再次突发严重心衰。“当时他整个人进入到昏迷状态,人事不省、浑身湿冷,脉搏加快。考虑到还可能存在肺淤血,尤其是重性的急性的肺淤血,情况十分紧急。”果然,心电图结果提示,陈法根的心脏状况非常不乐观,其签约家庭医生立即开出了急诊检查单,并拿起电话打给了余杭一院院长、心内科专家袁红。
“立即双向转诊到总院,同时启动‘急救一包药’双抗治疗,让老人上救护车前先服下药物缓解症状,争取救命时间。”电话另一端的袁红嘱咐患者乘急救车转诊后,马上着手院内急救准备。
20分钟后,转运救护车驶入余杭一院,绕过急诊,直接停在了导管手术室门口。在等待他转院途中,余杭一院心内科专家团队就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