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股市是国民经济晴雨表为何在中国不是
TUhjnbcbe - 2023/3/12 18:49:00
北京什么医院扁平疣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26/8890900.html

我们知道,股市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的晴雨表。但在中国却不是,股市的繁荣和萧条,不但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走向,有时候还刚好相反,经济增长强劲股市跌跌不休成为中国股民见怪不怪的现象。

我国的GDP从年的26.58万亿元到年的51.94万亿元,增长到.4%,但中国的股市却从年的最高点滑落到年.48点。降到了原来的32%。那几年中国经济和西方相比,一直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的经济体,特别是年以后的三年半,各国称中国的经济是“一枝独秀”,但中国股市却一塌糊涂。

又以年为例,这一年中国的GDP处于了“新常态”,经济增长仅仅7.4%,但从7月12日以后,股市却有了井喷式的爆发,股票市场半年暴增50%,市值突破了30万亿元,等于俄罗斯、日本和巴西的总和。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以超常规的速度,建立起了规模名列世界前茅的股票市场,股市市值扩大了20倍(1.5万亿——30万亿),但尴尬的是,与这种“追风速度”不相匹配的是,中国股市长期未给公众投资者带来回报,股市的低迷已让A股股东账户每户平均亏损数万元。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个市场已是寒风瑟瑟。而同时A股市场67%富豪却在这几年中造就。在中国的前名富豪中,主板人,中小板人,创业板人,平均财富20亿元。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被篡改成为豪门盛宴。

为什么中国股市不能反映中国经济?

一方面是共性的原因使得股市本身就不是晴雨表

1、经济周期与股市本来就不完全符合,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同步也是难以避免的,从货币循环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讲存在着背离,股市的运行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的发展变化,但经济的因素不是唯一、绝对和无条件的。影响股市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国属于新兴市场,这种现象表现的更为严重。

2、国民经济不易被人为因素所干扰,任何投资者个人或团体都很难直接操纵经济成长的步幅和节奏。而股市存在从*治经济形势到货币*策、从公司营销到市场传言、从预测值调整到分析师评级等众多变量,股市交易也是争分夺秒,这就为股市瞬间的风云变幻植入了深层基因,使任何人都难以琢磨股市走向。

3、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仅仅将股价指数作为宏观经济预测指标的首要指标或唯一先行指标。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长期实践中,股市并没有独立地起到“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Stock和Watson()实证表明这种领先性只是发生在某个国家的某段时期,并不具备普适性和稳定性;同时尽管样本内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和可靠性,但是样本外数据却表明结果并不稳定。

4、股市要能够成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它的内在机制就应与国民经济运行的机理有着对应的关系。但从影响股市价格波动的各种因素看,与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相比,有着很多的不一致。决定股票价格能否长久上升的主要指标是公司赢利水平;衡量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增加值。本质上看,公司赢利水平和GDP是完全不同的指标,公司赢利水平的高低不能反应GDP的高低,反之亦然。因此,股票市场表现和宏观经济表现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系。

更多的是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特性原因造成的

1、中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异化。通常说来,证券市场具有如下功能:融通资金,转换机制,配置资源,分散风险,反映经济。然而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功能异化,异化功能变成恶意圈钱、转换形式而不是机制、优汰劣胜加大了风险的同时背离经济。存在较多投机、圈钱、内幕交易、大股东操纵小股东以及大资本家坐庄现象。

2、上市公司结构的代表性有限,上市公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受限,质量需要提高,体现在几个方面:中国经济的最大一块是中游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却以上游原材料行业为主;中国经济结构中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部分,而上市公司权重股基本上都是国企。资源集中程度过多,资金不仅向主板市场集中,而且是向主体市场的大蓝筹股集中,过多的资金追逐几十只大盘权重股,导致指数失真,指数成为权重股的表演舞台。上市公司本来就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角。也就是说经济成长更多的是依赖于*府支出和仍未上市的非国有企业、而并非来源于上市公司。因此,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相对国民经济而言就缺乏足够的覆盖率和代表性。

3、社会主义制度下*府对股市的干预和管理,*策多变,一方面是改变经济的周期运行,另一方面是直接作用于股票市场的一些*策。积极的财**策使*府投资在过去与年中主导了经济的高速成长,但众多上市公司却未必能够从中直接受益。据估计,目前非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还多,可是它们在股市中所占有的份额尚不足股市总值的10%。中国股市是典型的*策市,而推动股市交易的活跃,*府在其他领域的经济改革推进程度,例如国有企业改革、银行体系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都直接影响到股市的走向。比如,*府希望借由更多国企上市进行筹资、*府对央企和国企的护短行为、*策性控制股市泡沫的形成、*府的*策改变经济运行周期等。*府出台相关的*策对股市进行直接的干预并且过于频繁,当股市上涨过快时就提高交易印花税,或银行利息,对股市打压。过多的*策干预使得股市难以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市场习惯于频繁使用行*式的直接干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则处于从属地位,不仅使用频率低,效力也很差。*策等的直接干预对股市的影响相当大,市场上的几次较大异常波动全部是*策引起的。

4、我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是很多制度和监管漏洞的根源。即国家股、法人股长期禁锢不能在市场流通,而相当长时期内,仅33%的公众股可以流通。导致股票少,股价高;而股权分置改革及未流通股的大量流通、套现也导致股价长期下跌。带来的问题相应的就有:造成上证指数极容易被那些流通股和总股本比例悬殊的股票走势所影响致使被歪曲,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不一致等问题。

5、投资过旺,融资无度量,供大于需。股市价格波动受到股市供求关系的严重影响。中国证券市场之所以未能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股发行上市极快、极多,是世界上规模发展最快的市场。大量的新股发行,从股市大量募集资金、圈钱,使证券市场的二级市场也被严重拖累。

6、中国的股市正处于建设完善过程中,存在制度性、系统性的缺陷。这种制度的变化会对股价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如投资功能、最佳资源配置功能,公众监督及搞好企业内部治理功能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伤害。这与中国实体经济在各地*府呵护下的蓬勃向上发展,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无法与中国实体经济相提并论,只能亦步亦趋地在长期熊市中徘徊。

7、法律法规以及监管体制的不健全,机构投资者能够绕过法规限制,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目前的股市制度建设不仅缺乏,有的存在很大的漏洞,有的甚至明显有违法违规嫌疑,以至某些违法违规行为公然大行其道。而至于股市中的各种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行为,那更是屡见不鲜。由于有三分之二的股票不能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不是一致的,如果采用严格的一律禁止的措施,只能暂时在表面上掩盖制度存在的缺陷,基于制度缺陷的创新还会以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如同监管机构对于非流通股的低价转让采取监控措施后,可转债又重新活跃起来。制定和修改一两个规定和制度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暂时方法,根本无法根治问题的根源。

8、国民从众、*博、敏感的投资心理及其投资素质整体水平较低。国民经济数据通常只为经济学家和*府官员们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股市是国民经济晴雨表为何在中国不是